“真的能白嫖!”安徽含山,一男子为了让人们来乡下踏青,免费将自家的鱼塘开放给所有人,不仅不要钱,钓到的鱼还能免费带走,不仅如此,男子还准备大锅饭和矿泉水给前来游玩的客人,可以说是一应俱全!网友:“来玩的人怕不是比池子里的鱼都多!” 鱼塘边那叫一个热闹,密密麻麻站满了闻讯赶来的钓鱼爱好者,岸上的人影比水里的鱼还多。有人为了占个好位置,天没亮就赶过来了,那份执着劲儿看着都让人佩服。汤先生(也有报道称其为老吴或王大哥)忙前忙后,看着大家兴致勃勃地甩竿,脸上笑呵呵的。他这鱼塘保留了自然的岸线,没怎么用水泥硬化,就是想让大家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野趣。中午时分,柴火灶烧得噼啪作响,地道的农家大锅饭香味飘出来,游客们排着队领取。光是热闹的一天,他就提供了超过两千六百份饭,老鸭汤、炖菜管够,这份待客的诚意确实没得说。 表面上看,这完全是赔本赚吆喝。鱼苗要钱,两千多人的饭菜开销不小,有报道说光餐食一天就可能花费一万七八千元。但往深里想,汤先生这步棋藏着智慧。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渔,找个能安心钓鱼的地方不容易,他这私人鱼塘免费开放,正好填补了这个空档,根本不愁没人来。人来了,热闹了,名声通过社交媒体传开了,这比花钱打广告效果还好。更重要的是,这么多人涌进村子,说不定就能带动周边农产品的销售,甚至给未来的农家乐发展铺了路。这种用免费服务吸引人流,再图长远发展的思路,可以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凡事都有两面性。人一多,管理就跟不上趟了。出现过一些游客过度捕捞、乱扔垃圾的情况,还有人对免费的午餐挑三拣四,这让好心的汤先生也挺头疼。虽然他想出了办法,比如限制每人钓鱼数量、设置垃圾点,靠热心游客一起维护秩序,但这种依赖个人自觉和临时措施的管理能坚持多久,是个问号。这种免费模式火爆一时,但鱼苗、饭菜、人力都是持续的成本。如果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或者找到其他赚钱的门路,单靠汤先生自己掏腰包,恐怕很难长久坚持下去。现在看起来更像是在做公益。 这件事给我们提了个醒,乡村振兴光有一腔热情和短期流量还不够,关键得有一套能自己“造血”、可持续运转的模式。汤先生的尝试可贵在打破了“门票经济”的旧思路,让我们看到乡村吸引人,可以靠它的自然味、人情味。能不能把一时的热闹变成持久的发展动力,需要更多的探索,比如发展配套的农产品销售、深度体验项目等,让游客有更多理由来,也愿意消费。汤先生的鱼塘就像一块试金石,检验着城乡互动中,免费模式能否经得起现实的考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真的能白嫖!”安徽含山,一男子为了让人们来乡下踏青,免费将自家的鱼塘开放给所有
爱跳舞的王大姐
2025-10-04 15:44:3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