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为什么要叫上外国人来?因为说白了,阿拉伯老板抬手就是300亿美元,不要

山河又月明 2025-10-04 09:53:32

中国空间站为什么要叫上外国人来?因为说白了,阿拉伯老板抬手就是300亿美元,不要技术不要系统,就纯上来看看。 中国空间站拉上外国人,真不是差那点运营经费或者怕航天员在太空孤单,这背后全是长远的战略盘算,每一步都透着精明。先说说中东那几位王爷的事儿,他们对太空的执念可不是一时兴起,阿联酋早早就把探测器送上火星,沙特也憋着劲儿想在航天领域露脸,这些主儿有的是钱,就缺个靠谱的平台圆太空梦。 2022年底的中阿峰会上,中国一开口欢迎海合会国家航天员进空间站搞实验,双方立马就接上了头,阿联酋直接把“拉希德二号”月球车搭到了嫦娥七号的任务里,中方负责搭载、测控这些技术活,双方共享探测成果,这可不就是给王爷们的太空梦搭了梯子嘛。 沙特更实在,直接通过联合国的合作机制,把研究项目送上了中国空间站,专门琢磨宇宙射线对太阳能电池的影响,花钱买个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比被美国忽悠着买些没用的装备划算多了。 再说欧洲那帮航天员,为了上中国空间站,学中文的劲头比咱们考四六级还足。德国那个叫马蒂亚斯·毛雷尔的航天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叫马天,意思是“天上的马”,光中文就啃了6年,现在在国际论坛上都能用中文流利发言。 还有意大利的萨曼莎、法国的托马斯,一个个都把中文当成了必修课,有的甚至家里雇了华裔保姆练口语,这架势跟当年学俄语上俄罗斯飞船一模一样。 其实早在2015年,中国和欧盟就签了载人航天合作协议,欧洲航天员跟着中国同行一起训练,说白了就是提前站队,毕竟等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中国空间站就是独一份的存在。 这些欧洲航天员带来的可不止是人气,他们背后的科研团队早就参与到空间站的实验里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实施的180多项科学项目里,不少都有欧洲机构的影子,大家凑一起搞研究,总比自己闷头琢磨强。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自己搞不定这些实验吗?还真不是,中国空间站刚建成没多久,就拿下了一堆国际首次: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搞成了,还培育出了新的种质资源;4条斑马鱼和4克金鱼藻在太空搭了个小生态系统,一待就是43天,还成功繁殖了后代,这可是国际上同类实验运行时间最长的;连空间微重力下骨骼肌细胞的自噬现象都是中国首次检测到,这些成果随便拿一个都够分量。 但太空探索这事儿,从来不是比谁更能单打独斗,而是比谁的朋友圈更大。中国空间站光上行的实验物资就快2吨了,下行的样品近百种,要是只靠自己人用,好多设备都得闲置,拉上外国人一起用,既能让设备满负荷运转产生更多成果,还能攒下人情,以后搞月球探测、火星探索,这些合作伙伴说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 这就说到关键了,中国拉着外国人搞空间站合作,压根是为了给月球探索铺路。2030年前载人登月的目标摆在那,长征十号火箭要造,梦舟飞船要试,揽月着陆器要练着陆起飞,哪一样都得砸钱。 中东王爷们的投资、欧洲的技术支持,正好能补这部分缺口,把原本可能流到美国那边的资金和资源,引到真正有未来的深空探索上。 而且中国早就放话了,欢迎海合会国家参与嫦娥、天问这些任务,还琢磨着成立中海联合月球和深空探测中心,这算盘打得多明白,用空间站这个“敲门砖”,把大家都拉到自己的探月队伍里来。到时候建国际月球科研站,这些在空间站合作过的国家,自然更容易拧成一股绳。 至于美国,中国从来没把话说死,毕竟太空那么大,真要是能一起探索,肯定能多些思路。但架不住美国自己画地为牢,之前国际空间站把中国拒之门外,现在中国空间站敞开大门,美国的科研机构其实也提交过合作申请,只是最后没成。 不过这也不影响大局,中国这边已经攒起了不小的合作局,从欧洲的航天员到中东的王爷,再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科研团队,大家都认可中国空间站的平台。 说白了,邀请外国人上中国空间站,就像开了个太空版的“合作交流会”,既给了别人圆太空梦的机会,又为自己的深空探索攒了人脉和资源,顺便还赚了口碑,这买卖可比单纯收点“门票钱”划算多了。 毕竟太空探索不是一锤子买卖,现在攒下的合作局,说不定几十年后就能在月球基地派上大用场,这才是真正的长远眼光。

0 阅读:125

猜你喜欢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