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中国去美国化,看美国还出什么幺蛾子!至2025年8月,中国对美出口316亿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0-03 17:29:46

好事,中国去美国化,看美国还出什么幺蛾子!至2025年8月,中国对美出口316亿美元,同比大降33%,8月对美进口官方数据还没出来。 deepseek估算是122亿美元,1-8月进口同比下降13.5%。目前中国对美国,无论进口还是出口,占比都低于10%。中国外贸对美国依赖度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以后也没有多少数据可降。 中美贸易“脱钩”?如今中美贸易无论进出口占比都低于10%,中国外贸对美依赖度已触历史谷底,再降的空间几乎为零。这组数据真的是坏消息吗?答案藏在另一张成绩单里。 海关总署统计显示,2025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达29.57万亿元人民币,逆势增长3.5%。其中出口17.61万亿元,增幅更是冲到6.9%;进口11.96万亿元虽有1.2%的下降,但累计增速已在逐月回升,8月当月进出口更是连续3个月实现双增长。 显然,美国市场的收缩,早被全球其他角落的增长填满了。 中国的生意版图,早已不是“独恋美国”的格局。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5.3万亿元,占比过半达51.7%,增速5.4%远超整体水平。 新兴市场更是多点开花,对东盟、非洲、南亚、中亚出口分别增长15.8%、25.9%、10.8%、13.9%。非洲的矿产、东南亚的农产品、中亚的能源源源不断进来,中国的机电产品、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也畅销全球。这种“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布局,哪还怕单一市场的波动?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牵制,其实已捉襟见肘。除了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仍需借力其金融市场,其他领域真没多少能拿捏中国的筹码。曾有人担心“断供”“脱钩”会击垮中国外贸,可事实是,29.57万亿元的总值、连续6个月增长的出口。 都在证明中国早已不是“离了谁就玩不转”,全球产业链里,中国的角色是“枢纽”而非“附庸”,想替代绝非一朝一夕,这也是各国不愿跟中国断生意的根本原因。 经济绑定变弱,自然有人问:中国该借机挑战SWIFT系统吗?这个想法并非空穴来风。SWIFT长期被视为国际金融的“咽喉”,一旦被卡脖子,跨境结算就会陷入瘫痪。之前某些国家的遭遇,早已敲响了警钟。 如今中国与全球多数国家贸易紧密,又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基础,若能推动更多贸易用本币结算,确实能降低对SWIFT的依赖。但“进攻”二字或许用词过猛,循序渐进才是明智之举。 毕竟SWIFT已运行数十年,覆盖全球绝大多数金融机构,贸然替代难度极大。不如先从扩大本币结算规模做起,比如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贸易直接用人民币计价,再逐步完善CIPS的服务网络。 2025年前8个月51.7%的对“一带一路”贸易占比,正是推进这事的最好底气。说到底,中美贸易依赖度下降,不是“被迫脱钩”的无奈,而是“主动布局”的成果。 从盯着单一市场到拥抱全球伙伴,中国外贸的韧性藏在每一组增长数据里,更藏在“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智慧里。挑战SWIFT不是目的,保障跨境贸易结算安全、维护自身经济主权才是核心。 当中国与世界的生意越做越广,当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声音越来越响,所谓的“金融威胁”自然会不攻自破。29.57万亿元的进出口总值已经证明,谁跟世界站在一起,谁就掌握了主动。 这或许就是当下中国外贸最硬核的底气——不依赖谁,也不惧怕谁,只因早已把伙伴遍布全球。

0 阅读:67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