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突然对我们喊话!贝森特表示,下轮中美贸易谈判将有重大突破!10月3日,根据

史鉴奇谈 2025-10-03 15:01:41

贝森特突然对我们喊话!贝森特表示,下轮中美贸易谈判将有重大突破!10月3日,根据外媒报道,贝森特表示,中美双方将会在韩国APEC峰会期间举行最高层级会晤,而他本人将与中方代表进行第五轮贸易谈判,应该会取得相当大的突破。与此同时,贝森特预告,将在下星期二(10月7日)宣布对美国农民,特别是对大豆生产商的实质性支持措施。   美国大豆的处境早不是秘密了。眼看丰收季就在眼前,数千万吨大豆堆在仓库里,中国这个最大买家却迟迟没下单。去年这会儿,中国早订了1300万吨美国大豆,今年却连一船的影子都没见着。伊利诺伊州的豆农们坐不住了,爱荷华州的老农夫蒂姆·麦克斯韦更是天天犯愁,产量再好没订单,日子照样难熬。   这局面跟十几年前简直天翻地覆。2000年前后为了加入WTO,中国放开大豆市场,美国靠着转基因技术、政府补贴和低价策略,一下把中国市场抢了过去。2003年他们还玩过一手“天气牌”,先喊减产炒高价格,等中国商人大举抢购后又宣布增产,直接干垮了上千家中国榨油企业,四大粮商趁机抄底。那时候大豆真是中国粮食安全的“软肋”,被人掐着脖子没法还手。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早不是当年那个只能被动挨打的样子。这些年咱们悄悄布局,把大豆从软肋练成了博弈的筹码。巴西成了最大供应源,2024年中国从巴西买了7465万吨大豆,占比超七成,阿根廷、俄罗斯这些国家也成了补充货源。美国大豆的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40%跌到2024年的20%,早就不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而且中国还有后手。中储粮建了三级储备体系,2020年疫情时国际豆粕暴涨20%,中储粮每周投50万吨储备,直接把国内波动压在5%以内。咱们还在推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技术,预计2030年能减少30%需求,对外依赖度降得越来越低。手里有粮,心里自然不慌。   贝森特敢喊“重大突破”,大概率是算准了国内的选票压力。中西部农业州是特朗普的基本盘,大豆卖不出去,农民怨气越来越大,农业小企业破产数都创了五年新高。9月初还有消息说,特朗普团队盼着APEC能见面,连社交媒体上都少了以往的狠话,就怕把谈判氛围搞砸。   但要说中国会因此妥协让步,那就想错了。8月底中方经贸首席代表秘密访美三天,双方都没透露细节,这本身就说明谈判没那么顺利,还卡在采购细节、税率这些硬骨头里。美国想让中国多买大豆,还可能附带要求稀土松绑、减少俄罗斯石油采购,这些涉及战略安全的红线,中国根本不可能松口。   退一步说,就算中国真买美国大豆,那也是基于自身需求的商业选择,不是谁给谁的恩赐。中国年消费大豆占全球近60%,买谁、买多少、什么时候买,本身就有“采购即威慑”的力量。2018年关税战时,中国暂停采购美国大豆,直接让特朗普不得不考虑妥协,这就是市场体量的底气。   贝森特的喊话更像一场舆论造势,先把“突破”的预期拉满,既给国内农民吃颗定心丸,也想给中方施加压力。但这种套路早被看穿了,美国所谓的“重大突破”,往往是想让别人牺牲利益成全自己,这在现在的中国面前根本行不通。   9月16日央广网还报道,美国大豆协会都急了,警告说再不下单,今年对华销售损失可能达1400万到1600万吨。这背后的焦虑,比贝森特的豪言壮语真实多了。   中美贸易谈判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8月的斯德哥尔摩会谈、7月的伦敦会谈,都是在日内瓦声明的框架下慢慢谈。APEC峰会或许会有进展,但绝不是谁单方面让步的结果。中国现在更看重的是公平对等,是不能被人拿单一商品卡脖子,就像当年从中欧班列的波兰通道里学到的,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迟早要输。   贝森特要是真想谈成,得先明白一个道理。现在的中国早不是那个能靠大豆拿捏的对象了,从被四大粮商收割到能掌控全球采购节奏,这背后是二十年的战略布局。想靠一句“重大突破”就让中国让利,未免太天真了。   10月7号的农民支持措施很快会公布,APEC峰会的会晤也近了。但无论谈成什么样,中国都不会丢掉自己的战略底线。毕竟贸易博弈拼的不是谁喊得响,是看谁的产业链更有韧性,谁的布局更长远。贝森特的话听着热闹,可真要落地,还得看美国愿不愿意拿出平等互利的诚意,光靠画饼和施压,根本成不了事。   信源:央广网《关税政策冲击持续 美国大豆出口遭遇“寒潮”》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