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在瑞典酒店被偷,当时在酒店大厅,导游叮咛万嘱咐叫大家看好行李,结果他自己把里面装有20人的护照和备用金的包,放在了旁边的沙发中间,没想到在帮团友填免税单的时候,包就不见了 你要是跟过老周的欧洲团,就知道他平时多把“细心”挂在嘴边。带团五年,从巴黎铁塔到罗马斗兽场,他的帆布包永远斜挎在身上,里面装着团员的紧急联系人电话、常用药品,连谁对花粉过敏都记在小本子上。这次来瑞典前,他还特意在出发会上强调“护照比钱重要,走哪带哪”,没成想,栽在了自己最常提醒的事上。 老周的包是去年带团时买的黑色帆布款,边角都磨白了,拉链上挂着个小中国结——那是他女儿亲手编的,说“爸爸带着,能保平安”。这次包里除了20本护照和8000欧元备用金,还有他记团员饮食禁忌的笔记本,甚至装着给女儿带的瑞典巧克力。那天酒店大厅人挤得满当当,团里的张阿姨不会填免税单,拉着他问东问西;另一边小李的孩子哭闹着要喝水,他刚转身去帮着找热水壶,回来就看见沙发中间空荡荡的,心一下子沉到了底。 他当时手都抖了,翻遍了沙发缝、旁边的垃圾桶,连酒店盆栽后面都看了,哪还有包的影子。赶紧找酒店保安调监控,可瑞典保安说“需要警方授权才能看”,等他用翻译软件跟当地警察沟通,再等警车来,足足耗了三个小时。监控里只拍到个穿灰色连帽衫的人,趁他弯腰帮张阿姨写字时,伸手把包勾走,混在人群里出了酒店大门,连脸都没看清。 团里的人一开始有点慌,有人小声说“导游怎么自己先没看好”,可看见老周蹲在角落给大使馆打电话,声音都带着颤,又没人好意思再多说。张阿姨递过去一瓶水,说“老周,别着急,咱们一起想办法”;小李抱着孩子说“护照没了能补,你别熬坏了身子”。老周看着眼前的团员,又想起出发前跟旅行社保证“绝对不出岔子”,眼眶一下子热了——他不是没丢过东西,可这次丢的是20个人的出行凭证,一旦补不及时,后面的行程全得泡汤。 其实老周不是没防备,来瑞典前他查过攻略,知道斯德哥尔摩的酒店大厅、火车站这些地方,小偷专盯带团的导游,因为知道包里大概率有证件和现金。他本来一直把包斜挎着,可那天大厅里人太多,团员又分散着填单子,他一会儿帮这个解释条款,一会儿帮那个核对信息,忙得忘了把包从沙发上拿起来。现在想起来,当时有个穿灰色连帽衫的人在沙发旁徘徊了好几次,他还以为是其他游客,没多想。 后来大使馆帮忙联系了当地移民局,加急补办临时旅行证,可最快也得三天。老周只能跟酒店协商延长住宿,又重新规划后面的行程,把原本要去的挪威峡湾改成了瑞典当地的景点,自己掏腰包补了酒店差价。晚上他给女儿打视频电话,孩子问“爸爸,我的巧克力买了吗”,他强笑着说“等爸爸回去给你带更大的”,挂了电话就对着天花板发呆——那8000欧元是旅行社给的应急款,丢了得他自己赔,相当于他三个月的工资。 有人说老周“大意失荆州”,可只有他自己知道,导游这活儿看着风光,实际就是个“全能保姆”,要顾着行程、顾着团员,偶尔分心就可能出岔子。但他也没找借口,在补证的那三天里,每天都跟团员道歉,帮大家安排临时活动,直到拿到临时旅行证,才松了口气。 这事也给所有出门的人提了个醒:再细心的人,也有顾不过来的时候,重要的东西真得像老周平时提醒的那样,要么斜挎在身,要么放在视线范围内,别给小偷可乘之机。毕竟在外头,证件丢了,麻烦可比丢钱大多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捣乱女子身份曝光,谢云是一名华裔女性出生于广州,二婚嫁给老外在2024年加入瑞典
【75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