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免签协议的严重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自2024年起,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免签协议正式落地,不少人当时还只是当作一条普通的外交新闻刷过,但当政策逐渐在现实中发酵,事情的走向明显开始“超预期”。 当初政策落地时,不少人以为就是方便旅游打卡,可现在再看,黑河早市的大列巴摊前排起长队,满洲里的二手车商忙到半夜,连俄罗斯电商平台上的中国家具都卖断货了。这哪是 “便利往来”,分明是把两国的经济和生活拧成了一股绳。 以前办签证得揣一沓材料跑领馆,等个十天半月,现在揣本护照说走就走,最多能待一个月。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是边境小城的早市 黑龙江黑河的摊主老李最有发言权:“以前俄罗斯客人得组团来,现在每天早上坐船过来买豆腐脑,顺便带两斤东北大米回去。” 这不是个例,吉林珲春免签首日就有 261 个俄罗斯人走个人免签入境,街上的餐馆全挂着中俄双语招牌,4 天 3 晚的旅行团费才 600 多块,性价比直接把俄游客吸引过来了。 更有意思的是口岸经济的 “蝴蝶效应”。内蒙古满洲里以前只是个 “过路站”,现在成了产业链枢纽。当地粮油企业搞 “俄料中制”,从俄罗斯进口的菜籽油原料,每吨成本能省 500 块,去年光这一项就省了 800 多万,还带动 3600 多边民增收,今年互贸额早早就破了 1 亿。 二手车生意更火,俄罗斯人来中国买车比在当地省好几万,满洲里一年就出口了 1540 台,贸易额超 3 亿,今年前四个月就卖了 764 台,眼看要翻番。这哪是简单的 “买卖”,分明是把两国的供需短板给补上了。 跨境电商的爆发更让人意外,俄罗斯轻工业弱,以前中国家具、卫浴得靠层层代理,现在免签了,俄采购商直接飞来深圳看货,中国商家也能去莫斯科考察仓储。 深圳有家供应链公司老板说,2019 年俄罗斯电商市场才 2 万亿卢布,2024 年就冲到 10 万亿,大部分增长都来自中国货。 携程数据更直观,莫斯科到中国的机票搜索量暴涨 4 倍,“十一” 黄金周俄罗斯差点成了最火的长线目的地。以前做俄生意得靠邮件沟通,现在面对面拍板,订单周转快了一半。 人文交流的深化更藏着 “超预期” 的门道,昆明机场首名免签入境的俄旅客,2 分钟就办完通关手续,今年以来免签入境旅客同比涨了 73.89%。 俄罗斯留学生伊格里终于能接父母来中国旅游,哈尔滨的中医疗养院挤满了做理疗的俄客人,连莫斯科国立大学都预测,医疗旅游、教育旅游会越来越火。 以前两国青年交流靠线上,现在俄诗人拍短视频推荐中国旅行,中国主播在俄平台带货,跨文化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最关键的是,这种变化不是单向的。俄罗斯也出台对等政策,目标到 2030 年吸引 570 万中国游客,占入境游客的 35%。 贝加尔湖的民宿开始学做中国菜,西伯利亚的木材通过满洲里加工成家具再卖回去,形成了 “进口原料 - 精深加工 - 出口成品” 的闭环。 以前总说 “中俄合作靠能源”,现在看来,小到早市的蔬菜水果,大到汽车工程机械,普通市场主体早把合作的底子铺厚了。 说到底,免签就像个 “催化剂”,把两国藏在供需里的潜力全激活了。以前签证卡着,生意不敢做大,旅行不敢说走就走;现在壁垒没了,早市的烟火气里藏着贸易密码,跨境的脚步声中全是合作机会。 那些当初觉得 “只是条外交新闻” 的人,怕是没料到,一本护照的便利,能让两个大国的经济和生活贴得这么近。这哪是 “添新门道”,分明是打开了双向奔赴的新口子。
德德一穆斯林移民面对记者说:他有两个妻子,生育了6个孩子,现在住在一栋免费的房
【177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