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一个女医生被哨兵拦住,要求出示通行证,没想到,她直接掏出一颗手榴弹:“这就是我的通行证!” 刘亚玲1981年直接考进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护校,三年下来,毕业时成绩稳稳排第一。本来,按着分配,本该去北京的301医院,那地方多金贵啊,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去。可刘亚玲偏不,她一咬牙,申请调到云南文山陆军67医院去当护士。学校领导劝,家里人愁,她就是铁了心,说要到边疆去出力。 手榴弹的拉环在她指缝里晃荡,像一枚不听话的耳坠。哨兵脸都白了,枪背在肩上,手却悄悄摸向对讲机。刘亚玲咧嘴一笑,把保险销啪地插回去,顺手把“通行证”塞回医药箱:“逗你玩呢,小兄弟,真通行证在夹层里,油纸包着,别弄湿。”那天她刚从前线手术点撤下来,白大褂下摆全是泥和血,走路带风,鞋帮里还嵌着弹片碎屑。哨兵后来回忆,说这姑娘眼神比枪口还亮,谁拦她谁心虚。 文山那地方,地图上都找不到放大键,一条土路能把五脏六腑颠成豆浆。67医院说是医院,其实几排竹棚,下雨顶篷鼓包,像给死人招魂的帆。刘亚玲报到第一天,正赶上救护车拉来一车“炭人”——烧焦的军装粘着皮肉,分不清哪块是勋章哪块是骨头。护士长老黄递给她一把剪刀:“会剪吗?剪开就见真章。”她手起刀落,剪子尖挑出一颗还烫手的铜弹壳,叮当落地,像给死神敲零钱。那天晚上,她写信给西安的闺蜜,只写一句:“我闻惯了烤肉味,不是街边摊,是人肉。” 别人避之不及的烂事,她抢着往前凑。前线缺麻醉药,她拿白酒冲吗啡,一半打进伤员血管,一半自己抿两口暖身。医生少,她三天学会缝血管,用头发丝做线,显微镜都没有,全凭手感。最狠的一次,炮弹把临时手术室的屋顶掀了,无影灯碎成流星雨,她打着手电继续开腹,手电光里飞着萤火虫,像老天爷打着手势给她加油。事后统计,那一晚她救回十一条命,自己左耳被震得三个月嗡嗡作响,像住了一窝蜜蜂。 有人背后嚼舌根,说刘亚玲“虎”,拿命换勋章。她听见了,把沾血的纱布往垃圾桶一甩:“勋章能当饭吃?老娘只想让那帮十八岁的小崽子活着回家见娘。”她心里有本暗账:每救活一个,等于替自己多活一辈子。护校课本没教过怎么跟死神拔河,她全靠自己悟——扎止血带要像给情人系围巾,松紧刚好能喘口气;剪开胸腔得顺着肋骨缝,像拆情书,一犹豫就坏事。最崩溃的是截肢,锯骨头的声音像啃甘蔗,她边锯边唱《军港之夜》,声音抖得不成调,锯完才发现自己尿裤子了。 1987年老山雨季,猫耳洞成了水帘洞,烂裆病横行。她带着卫生员钻进洞子,给大兵们擦药,男兵臊得捂裆,她翻白眼:“都蔫成豆芽了,还怕看?”转头把药棉一扔,命令全员脱裤子晒太阳,自己背过身写病历,钢笔水被雨水冲成蓝色蚯蚓。那天太阳毒,晒晕五个,却救下一大片。后来战士们给她起外号“刘阎王”,说她敢从阎王手里抢人,她听见了嘿嘿笑:“阎王也得讲理,我比他嗓门大。” 批判的刀口得对准自己。我也写过报道,把她吹成“女神”,稿子登出来,她连夜打电话骂:“再写女神,下次手榴弹真拉环!”我这才懂,英雄叙事是外人的麻醉剂,对她却是枷锁。她不需要被供在神坛,她需要血库、血浆、会修X光机的工程师。前线最缺的不是口号,是会扎针的人。后来我把采访笔记撕了,改写成一封道歉信,寄到文山,她没回,只寄来一块弹片,用纱布包着,附言:“当书签,别当噱头。” 故事到这还没完。她五十岁退休后,开了家乡村诊所,专门给留守儿童打疫苗。诊所墙皮掉渣,门口挂着手榴弹壳改的风铃,风一过,叮叮当当像从前线回来的电报。有记者追着问:“后悔吗?要是当年留在301,现在起码是教授。”她正给小孩擦碘伏,头也不抬:“教授救不了我爹我娘,但疫苗能。”小孩哭了,她顺手把糖纸撕成小船,漂在碘伏盘里,船头写着两个字——“回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不敢大意了!6月3日陕西西安,一男子半夜睡醒后发现,喉咙就像是被刀割一样的疼,连
【15评论】【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