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解放军排长下山巡逻,路上偶遇3名解放军,排长看了对方一眼,感觉不对劲,就用越南话大喊:“缴枪不杀!” 李海欣这人,1962年出生在河南临颖县王孟镇坟台村,家里穷,父母种地为生。 作为家里的老大,李海欣打小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弟弟妹妹都盼着他撑家。高二那年,排雷英雄白洪普到学校作报告,战场故事在他心里扎了根,当场攥着英雄的手问能不能当兵。 英雄劝他走正规渠道,他就盼着成年。1980年高考失利,复读没钱,种地不甘心,征兵通知下来时,他瞒着犹豫的父母偷拿材料报了名,1981年如愿穿上了军装。 没能去成梦想的工兵部队,李海欣起初有点郁闷,可听了上级“都是保家卫国”的话,反倒练得更狠。别人练一遍的动作他练两遍,射击时特意在枪上绑沙袋练稳定性,还找白洪普学排雷布雷技巧。 入伍第一年就得四次嘉奖,次年升班长,1983年入了党,1984年收复老山战役中,因为能力过硬,被任命为8连3排代理排长。 那会儿老山刚收复,越军总派特工伪装渗透。李海欣带着三名战士巡逻那天,刚转过山道就撞见那三个“解放军”。 对方穿着崭新的军装,轻装上路没带干粮水壶,开口说受令查战况物资,却答不上具体上级番号。李海欣心里犯嘀咕,各部队巡逻范围都是团部划定的,从没听说有部队来这片区。 见李海欣追问,三人突然唱起军歌想掩饰,可脚步却在往后挪。 李海欣瞬间绷紧神经——前线战士的军装早被硝烟染得斑驳,哪有这么整洁的?更别说这三人避开关键问题的慌张模样。他悄悄给手枪上膛,等三人转身的刹那,越南话脱口而出。 对方猛地僵住,跟着就滚进山沟开枪反扑。李海欣借着战友火力掩护,绕到盲点投出 grenades,三名越军特工当场被歼灭。 这场遭遇战后没几天,李海欣接到命令,带着14名战士驻守142高地。那地方只有两个篮球场大,三面临敌,每天都要挨炮弹,喝水得去一公里外的河沟背,战士们白天蹲猫耳洞,晚上防偷袭。 他夜里挨个查哨,白天替战士值班,炮袭时让大家躲掩蔽部,自己守在洞口。55个昼夜里,没人喊苦,伤口感染、烂裆都咬牙扛着,7月1日那天,他带着所有人宣誓“誓与阵地共存亡”。 7月12日凌晨,哨兵周忠烈发现越军排雷的动静,李海欣立刻组织防御。等敌人摸到20米内,他一声“开打”,手榴弹齐发打退第一次偷袭。 天亮后大家才看清,来的是越军一个加强营加一个特工连,足足400多人。李海欣用无线电报坐标,请求炮火支援,借着炮击间隙带领战士们扫射,前沿越军倒下大半。 正午的炮火把工事炸成了废墟,越军敢死队光着膀子挂满弹药冲上来。 李海欣端着冲锋枪击毙8人,自己胸腹部中弹。战士要包扎,他推开说“别浪费急救包”,爬着按响定向地雷,又炸倒十多个敌人。 九班长杨国跃赶来时,他只说“守住阵地,别给祖国丢脸”,又拖着伤体爬向另一处地雷点火点。定向地雷爆炸的同时,越军的炸药包也在他身边炸开,22岁的他,离生日就差一个月。 剩下的战士喊着“为排长报仇”,在杨国跃带领下死守坑道,靠着定向地雷和后续增援,打退敌人六次进攻,毙敌104人,牢牢守住了高地。1984年9月,中央军委授予李海欣“战斗英雄”称号,142高地从此被命名为“李海欣高地”。 从河南农家的苦孩子到守土牺牲的英雄,李海欣的警惕来自刻苦磨砺,牺牲源于对阵地的坚守。这种刻在骨子里的责任,从来不是口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解放军最新训练画面,一时分不清是科幻还是现实!烽火问鼎计划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