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军在缅北的推进,看起来像在收复失地,实则像在泥潭里一脚一脚地拔腿。 皎梅镇外,

乐影操控者 2025-09-29 05:10:23

缅军在缅北的推进,看起来像在收复失地,实则像在泥潭里一脚一脚地拔腿。 皎梅镇外,他们拍了照,发了帖,说“快到了”;可联合国的车队三天后才敢进村,看见的是被炸塌的教室、没水没电的医院,和一千多个蜷缩在山洞里的孩子。 德昂军没跑,他们藏在地道里,等缅军的装甲车一靠近,就用火箭筒炸轮胎——不是战术奇迹,是活人对活人的坚持。 八莫城里,克钦军用的无人机,不是从天而降的高科技,是从路边捡来的残骸拼出来的。 有人说是从中国边境走私的,也有人说,是边境村民悄悄送过去的零件。 但没人否认,那架无人机炸了缅军的油库,炸得他们三天不敢开灯。 这不是电影,是被逼到墙角的人,用最笨的办法,找回一点尊严。 勃欧民团帮着军政府烧村、驱赶平民,联合国说这可能构成战争罪。 可没人抓他们,也没人真停他们的补给。 他们不是英雄,也不是恶魔,是被权力收编的普通人,拿着枪,忘了自己也曾是难民。 中国没出兵,也没喊话,只是悄悄关了几个走私通道。 可就是这“悄悄”,让缅军的汽油运不进来了,药品卡在了边境。 战争打到今天,拼的不是谁的炮多,是谁的粮道长,是谁的良心还敢睁眼。 最可怕的不是炮火,是世界慢慢习惯这些画面:孩子在废墟里找面包,母亲抱着冻僵的孩子等救护车,而国际媒体的标题,已经从“战况激烈”变成“局势稳定”。 我们以为的“翻盘”,不过是军政府在用平民的命,换一张谈判桌的入场券。 而真正决定结局的,不是谁占领了哪个村,而是谁还记得,这些人,是活人,不是战报里的数字。

0 阅读:2
乐影操控者

乐影操控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