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民党其实分两派:其一,是亲美派以马英九朱立伦为代表承认“九二共识”!他们跟美国关系密切!完全听从美国的领导!其二、台湾本土派!以王金平为代表也就是马英九讲的所谓的黑金政治!他们从不提“九二共识”!跟美国几乎没有来往!国民党大多县市长都是这派的人!他们都只讲和平不讲统一!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先说亲美派,大家熟悉的马英九、朱立伦,就是这一派的代表。他们表面上都承认“九二共识”,说这是两岸关系的基础,可实际上他们跟美国的关系更紧密。 马英九执政的时候签了ECFA,也跑到国际上强调开放,朱立伦这几年更是频繁出国,去美国演讲、跟美国政客会面,口气里充满了“亲美”的味道。 对他们来说,承认“九二共识”更多是一种政治工具,可以用来在两岸之间周旋,但真正的立足点还是放在和美国保持紧密联系。 再看本土派,代表人物就是王金平,他被马英九点名过,说是“黑金政治”的代表。这一派的人几乎不提“九二共识”,他们不靠美国,也很少和美国打交道。 他们主要的力量来源是地方派系,牢牢掌握县市里的票仓。很多国民党的县市长都属于这一派,他们口号里常常说“和平”,但几乎从来不讲“统一”。 这就是两派最大的差别:一派走国际路线,另一派深耕地方。 这两派其实都说自己是在为党好,亲美派觉得国民党如果不跟上国际潮流,迟早被边缘化,所以他们强调要跟美国保持一致,借美国的力量撑起国民党的话语权。 本土派则觉得,空喊国际没用,选举得靠票,票在哪儿?票就在地方。没有地方派系的支持,国民党根本选不上。 问题就在这里。亲美派看不上本土派,说他们靠黑金政治,选举靠红包、靠帮派,让国民党丢脸。可是本土派反击说,你们天天跑美国,脱离岛内民心,不懂地方现实,要是真靠你们,国民党早没票了。 这种互相指责,造成了一个结果:表面上国民党喊团结,实际上内部斗得厉害。每次遇到大事,先是内部吵半天,最后不得不找个折中方案。 比如两岸政策要怎么表态,亲美派要强调“九二共识”和美国关系,本土派就不提“统一”,只喊“和平”。最后搞得口号模糊,谁都不满意。 本土派背后最关键的就是地方网络,早在李登辉时期,国民党为了稳住在台湾的根基,就一步步把地方派系请进门。农会、水利会这些组织,都成了地方大佬说了算。这样一来,国民党和地方派系的关系就越绑越紧。 地方派系要的是什么?就是资源和权力。选举年年都有,地方大佬靠着票仓在党内有很大话语权。可这种方式难免带来“黑金”现象。买票、红包、帮派运作,这些事情外界早就有所耳闻。 马英九和朱立伦上台后都说过要改革,要清理黑金,但现实是,这根刺太深了,没人真敢拔。因为一拔,票仓可能就散了,国民党更难在岛内立足。 说到底,这两派互相看不起,但又互相离不开。亲美派需要本土派的票仓才能在选举中不至于惨败,本土派也需要亲美派在国际上维持一点形象,不至于让国民党彻底被贴上“地方帮派”的标签。 可问题是,每逢关键节点,这种拉锯就让国民党陷入困境。中央层级往往由亲美派控制,方向更多考虑国际因素;但到了县市选举,完全是本土派说了算。 这样一来,国民党的战略总是摇摆不定,一边怕丢国际舞台,一边又不敢得罪地方派系。 党内也有人看不下去。比如洪秀柱,她一直喊着要把国家统一放在第一位,国民党要团结,别自己人斗自己人,但她的声音在党内并没有占到上风。 还有人提出要改造国民党,比如郑光明说,如果选不上,就干脆组一个反台独联盟,把党内那些不真心认统一的人拉下来。这些声音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国民党现在的矛盾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 外界怎么看国民党?很多人觉得国民党已经乱糟糟,不论是亲美派还是本土派,都各有算盘,但都没有真正明确的方向。 有人批评亲美派过于听命于美国,失去了独立性;有人指责本土派只想着地方利益,从不敢正面谈统一。这样的国民党,很难说服选民。 眼下国民党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外部的竞争,而是内部的分裂。亲美派和本土派的斗争,让党在对两岸关系、对美国、对选举策略上的表态都模糊不清。 口号喊得多,实际作为少。选举的时候,本土派的票仓很关键,但到了国际场合,又得靠亲美派出面。表面上互补,实际上内耗严重。 这种内耗带来的后果就是:国民党在关键时刻拿不出一致的声音。遇到大选,大家口号都不一样,一个喊要国际认同,一个只顾地方票数。结果就是谁都不满意,选民更看不清国民党的定位。 久而久之,国民党的整体形象就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难以让人信服。
第二场辩论会交锋:郝龙斌自以为提出高见,结果遭张亚中呛爆!9月27日,国民党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