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泽连斯基宣布了 9月2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平台发声,称俄罗斯对乌境内的大规模袭击已持续超12小时。这无疑是近期冲突烈度的又一次升级——长时间、高强度的空袭或导弹打击,意味着双方对抗正朝着更残酷的方向发展。 从冲突态势看,俄方此次长时间打击,大概率是对乌军近期动向的强势回应。或是乌军在前线取得局部进展,或是西方援助的武器开始发挥作用,俄方选择用“饱和攻击”压制乌方士气与战力。而乌方此时高调通报“超12小时”,既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承受攻击”的韧性,也是争取更多军事援助的舆论筹码——毕竟,持久战的消耗下,乌克兰对西方装备和资金的依赖只会更深。 但痛心的是,对普通民众而言,12小时的轰炸意味着什么?防空警报长鸣、电力中断、避难所拥挤,甚至可能面临基础设施的长期损毁。战争拖得越久,平民的生存空间就被挤压得越窄。更让人揪心的是,当冲突进入激烈阶段,停火谈判的窗口是否正被进一步关闭? 目前来看,俄乌双方都未释放实质性妥协信号。俄罗斯通过持续打击巩固战场优势,乌克兰则依靠西方支持硬扛,双方陷入“打击-反制-再升级”的恶性循环。这场超过12小时的袭击,或许只是又一轮惨烈的拉锯战开始。 如今的俄乌惨烈局势看得真叫人痛心,让人不禁发问:战火的终点究竟在哪里?又要做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平息这场战火,让老百姓回归正常的生活,不再受到伤害?唉,但愿这一天不会太久。晒图笔记大赛 乌克兰
美国为什么不再支持乌克兰?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