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疯狂的舆论输出后,波兰终于冷静下来,敏锐地意识到:过度炒作俄罗斯无人机“侵入”事件,对自己绝非好事。 今年9月,波兰说有俄罗斯无人机闯进了自己的领空,立马就把这事报给了联合国安理会,还开了紧急会议,机场关了,防空系统也启动了,一副剑拔弩张的样子。当时不少人都以为,这事儿要闹大了,毕竟波兰是北约国家,按说盟友得一起站出来施压。 可没几天,波兰就改了口,发文说这是个误会,纯属是天气恶劣,情绪紧张下的信息误报。其实波兰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事儿根本拿不出实锤证据。 他们一开始说打下来了俄罗斯无人机,可从头到尾,别说无人机残骸能证明是俄罗斯造的,就连飞行轨迹、操控记录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 俄罗斯那边更不认,驻联合国代表直接在会上点破,说波兰私下都承认无人机可能来自乌克兰,转头就把帽子扣给俄罗斯,逻辑上根本说不通。 俄罗斯国防部还说了,当天他们的空袭目标全在乌克兰境内,压根没计划越境,甚至主动提出想坐下来谈谈,这态度一摆出来,波兰再硬撑着指控,就显得自己不讲理了。 再说当时的天气,确实不怎么样,能见度低,雷达监测很容易出偏差。白俄罗斯国防部后来也说了,他们当晚一直在追踪那些被电子战干扰得“迷路”的无人机,战场上的电子信号一乱,无人机导航失灵、偏离航线太常见了。 这不是瞎编的,2024年爱沙尼亚就出过类似的事,他们的无人机因为导航故障误入俄罗斯边境,最后两边一查,确认是技术问题,和平解决了。波兰当时肯定也发现,无人机跑偏大概率是技术原因,再揪着说“入侵”,实在站不住脚。 更关键的是,当时的局势本来就够紧张了。俄罗斯正好在搞联合军演,一万多兵力在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西部集结,还试射了高超音速导弹,北约这边也往波兰增派了战机和部队,两边都绷着弦。 这种时候,一点风吹草动都容易往最坏的地方想。就像2023年罗马尼亚,发现无人机残骸后一开始也很紧张,以为是俄罗斯的,后来一查是乌克兰的无人机被干扰飞偏了,最后也只能低调按技术失误处理。 波兰当时估计也想到了这个先例,知道这种紧张状态下的误判很正常,没必要硬扛着。 而且波兰本以为能拉着北约盟友一起施压,可没想到联盟内部根本没达成一致。匈牙利和卢森堡直接站出来说,指控俄罗斯的证据不足,不能听一面之词。 美国的态度也很谨慎,国务卿只提了“俄罗斯无人机”,但明确说不清楚是有意还是误入,压根没表态要撑腰。没有盟友跟着一起发声,波兰自己唱独角戏,再炒下去不仅没用,反而会让自己在北约里落个“小题大做”的名声,这可不划算。 老百姓那边的反应也让波兰不得不冷静。当时有波兰农民被无人机的轰鸣声吵醒,被打下来后,残骸掉在农田里,不少人晚上都睡不着觉,甚至把拖拉机开到跑道边当移动路障,就怕再掉下来砸坏房子。 要是继续炒作,老百姓的恐慌情绪只会更重,万一真激化了和俄罗斯的矛盾,边境要是出事,最先受影响的就是这些普通人家的日子。波兰政府心里清楚,稳定民生比硬撑着“抗俄”重要多了。 更巧的是,波兰一开始说抓了两名白俄罗斯嫌疑人,后来审讯发现,其中一个是21岁的乌克兰小伙子,另一个是17岁的白俄罗斯姑娘,压根和俄罗斯没关系。内政部发言人还说,这俩年轻人可能就是粗心或者想拍视频,不是什么间谍行动。 这一下,波兰更没法再硬说是俄罗斯策划的了,正好借这个机会澄清,说是误判,既给了自己台阶下,也避免了局势进一步升级。 说到底,波兰是看清了现实:过度炒作这事儿,既拿不到实际好处,还可能把自己拖进和俄罗斯的直接对抗里,北约盟友靠不住,老百姓也不安生,证据更是站不住脚。 之前罗马尼亚和爱沙尼亚的例子就在那儿摆着,这种因技术问题和紧张局势引发的误判,低调澄清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所以波兰赶紧改口,承认是天气和局势闹出来的误会,这可不是认怂,而是给自己找了个最安全的退路。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经过一番疯狂的舆论输出后,波兰终于冷静下来,敏锐地意识到:过度炒作俄罗斯无人机“
鹏天云光
2025-09-26 14:45:59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