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说在自己离开台积电时,台积电董事长告诉他,你敢去大陆

罗普娱记 2025-09-26 11:28:07

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说在自己离开台积电时,台积电董事长告诉他,你敢去大陆,那在台积电的这么多股票就不能拿了!可是张汝京却说,不要就不要!他说是家国情怀使他放弃一切回来报效祖国! 张汝京打小就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他父亲张锡纶是抗战时期的炼钢专家,当年主持的第21兵工厂,造出了全中国90%的重机枪,靠着这些武器保家卫国。 父亲临终前还问他“什么时候去大陆建工厂”,这句话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扎了根。后来他在美国德州仪器干了20年,成了全球副总裁,帮公司在欧美亚建了近10座半导体工厂,成了业内公认的“建厂狂魔”,可心里始终记着父亲的话。 之后他回台湾创办世大半导体,刚建成两座工厂就被台积电收购,他特意提了条件,说要在大陆建第三座工厂,结果收购完台积电就变了卦,大陆建厂的事再也不提,这让他彻底寒了心,下定决心要自己去大陆干。 2000年的时候,全世界半导体生产能力里,美国和日本占了57%,咱们大陆只占2%,几乎所有芯片都得花大价钱从国外买,人家卡脖子的时候根本没辙。 就是这时候,张汝京带着100多位海外同事和300多个台湾同胞,揣着家国情怀来了上海张江,打下了中芯国际的第一根桩。 台积电董事长知道后急了,拿出他手里的股票威胁,说敢去大陆这些股票就全没了,那些股票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以台积电当时的行业地位,随便变现就是一笔巨款,可张汝京想都没想就说“不要就不要”,眼里只有建厂的事。 他建厂的速度快得惊人,13个月就把第一座8英寸晶圆厂建起来投产了,创造了全球最快的建厂纪录。短短3年时间,中芯国际就有了4条8英寸生产线和1条12英寸生产线,直接跻身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要知道建芯片厂可不是盖普通房子,一台设备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技术工人更是稀缺,张汝京白天盯工地,晚上给工人培训,硬生生把一片荒地变成了现代化工厂。 他带过来的团队里全是行业精英,不少是从台积电、德州仪器出来的老手,大家都是冲着他的家国情怀来的,愿意跟着他一起从零开始。 可台积电没打算放过他,2003年中芯国际要在香港上市的前几天,台积电突然在美国起诉,说中芯国际偷了商业机密,一开口就索赔10亿美元。那时候中芯国际一年的收入才3.6亿美元,10亿美元简直是要逼死这家刚起步的公司。 张汝京知道,很多工程师来自台积电,难免有技术细节说不清,为了保住工厂,他只能答应和解,分6年赔偿1.75亿美元,技术还要放到台积电能随时检查的第三方账户里。 即便这样,台积电后来还是一次次找茬,每次中芯国际技术有突破就来告状,直到2009年,还逼着61岁的张汝京离开中芯国际,签了三年不能碰芯片行业的竞业协议。 张汝京虽然走了,但他种下的种子已经发芽。他在中芯国际的时候,不仅建工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现在大陆半导体行业好多企业的CEO、CTO,都是当年他带出来的兵。 后来中芯国际在2019年实现了14纳米工艺量产,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场份额升到了6%,超过格芯、联华电子成了全球第三,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来自中国区的业务占比更是高达81.6%。 2023年咱们国家集成电路进口额同比下降了15.4%,这背后就有中芯国际的功劳,要是没有张汝京当年放弃股票闯回来,哪有今天的突破。 更让人佩服的是,张汝京压根没停下脚步,年过70还当起了上海积塔半导体的首席科学家,去大学讲课呼吁年轻人投身半导体,说这是国之重器,值得一辈子奋斗。 他这辈子建了40多座芯片工厂,在大陆填补了晶圆代工、大硅片等好几个领域的空白,拿了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些荣誉,可从来没提过当年放弃的那些股票。 说到底,张汝京放弃的是个人财富,扛起的是国家责任。2000年大陆芯片产能只有2%的窘迫,到现在能自主量产14纳米芯片、全球市场份额排第三的底气,中间差的就是像他这样揣着家国情怀的人。 那些股票在当时看着值钱,可跟国家半导体产业的突破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这就是他当年说“不要就不要”的底气,也是真正的报效祖国。

1 阅读:106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