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太深了!上海,一房东准备以538万的价格,卖掉名下的一套房产,可看房者却咬死

绾玉说 2025-09-25 09:23:11

套路太深了!上海,一房东准备以538万的价格,卖掉名下的一套房产,可看房者却咬死510万,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同意,谁知这位看房者其实是中介花钱雇来的,通过挑毛病来拼命压价,而靠着这种套路,中介公司老板每月能赚超50万! 现在的二手房中介,胃口可能比你想象的大得多。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赚那点佣金了,而是亲自下场当导演,把买家和卖家都变成了他们剧本里的角色。 上海闵行区的周先生,我们叫他周老伯,就亲身经历了这么一出大戏。家中生意周转陷入困境,情势紧迫。他不得不忍痛割爱,打算出售那套自己居住了八载的两居室,曾经的温馨之所,此刻也成了解决难题的希望。他心里的价位是538万,一个姓王的经理,来自“安居家房产”,拍着胸脯说这地段好,价格不算贵。 可接下来的事,就完全脱离了周老伯的掌控。 中介先是给他搭好了一个“市场萧条”的舞台。王经理嘴上说着房子好卖,转头带来的看房客却一个比一个刻薄。第一个人进门转了一圈,直接把价格砍到了470万,这简直是侮辱。 没过多久,又来了第二个,出价稍微“友善”了点,485万。这套路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周老伯的心理价位彻底拉下来,让他觉得500多万的期望是个梦。 中介还在旁边不停地拱火,说什么“现在买家都精得很”、“对你这套房有想法的人真不多”,把这些极端个例包装成市场普遍现象,让周老伯感觉自己被世界孤立了。 这一招不只用在卖家身上。于广州,刘女士亦陷入了相似的陷阱。繁华都市中,这看似不起眼的“坑”,却让她猝不及防地踏入,生活或许就此泛起了别样的涟漪。她花了235万买了一套房,中介告诉她这是捡了天大的便宜。可她后来才知道,就在一个月前,同户型邻居的成交价才220万。中介一边给卖家演“萧条戏”,一边给买家演“捡漏戏”,两头通吃。 这场戏里,最卖力的就是那些临时演员。周老伯的邻居张阿姨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聊天,原来这些专业“看房客”,一天的演出费才200块钱。 200块的成本,撬动的是几十万的利润。他们分工明确,有的专门吹毛求疵,说阳台防水层开裂、装修太旧、墙皮都掉了;有的负责制造紧迫感,抱怨小区离地铁站远,撂下一句“价格不合适我马上去看别的房子”,还抛出“今天就能签合同”的诱饵,逼着你做决定。 他们的表演,就是要从房子的价值和出售的机会两个维度上,彻底摧毁卖家的信心。让你觉得自己的房子一文不值,而且再不卖就砸手里了。 最终,周老伯在这场精心策划的围剿下,以510万的价格签了合同。他直接损失了28万,而据邻居说,这房子市场价起码能卖到540万。原本能还清的欠款,现在有了个大窟窿,气得他好几天没睡着。 更气人的是,当骗局败露后,想讨个说法却难如登天。王经理面对质问,脸不红心不跳地辩解,说那些人不是托,是“意向客户”,找他们来是为了“参考价格”。这种狡辩,直接把恶意欺诈偷换成了市场调研。 周老伯请了律师,但律师也坦言,因为合同是你自愿签的,又没有他们雇人演戏的直接证据,想打赢官司真的很难。 这种维权困境不是个例。《南方都市报》在今年3月就报道过,很多大城市都有类似的投诉。广州的刘女士,折腾了整整三个月,最终也只追回来5万块钱。普通人在这种机构化的骗局面前,实在太弱势了。 一个令人咋舌的数据是,这家中介的老板,靠着这种“收房”的手段,一个月能做50套,月收入超过50万。卖家损失惨重,骗子却赚得盆满钵满,这背后的监管漏洞实在太大了。 这种“剧场式”骗局,毁掉的不仅是某个家庭的财产,更是整个行业的信任。它提醒我们,在交易时必须多长个心眼,对那些异常的压价和中介的说辞,一定要多方核实。 周老伯已经准备起诉了,他说“就算赢不了也要试试”。这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更是对所有潜在受害者的一声警钟。 信息来源:热度新闻 2025-9-23

0 阅读:0
绾玉说

绾玉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