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0月,王耀武叫来副参谋长柴意新说:“余程万那边缺人,你去常德吧。”常德城破之时,柴意新带领仅存的几十个士兵,向蜂拥而来的上千日军,发起了决死冲锋。 常德是湘西的门户,更是重庆大后方的重要屏障。小日本盯着这儿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就想着拿下常德再南下打长沙。 日军一下子凑了7个师团差不多10万人扑过来,咱们这边也调动了16个军21万人迎战。 柴意新接到命令时,已经是74军58师的少将参谋长,王耀武让他兼任57师169团团长去守常德。他二话没说就带着队伍上了前线。 柴意新黄埔三期毕业的,1925年就入了共产党,抗战这几年打过淞沪、南京、武汉、鄂西这些大战经验丰富。 柴意新带着才千余人的169团,要面对差不多1万日军。这仗怎么打?实力差得太远了。但柴意新领着弟兄们在德山、芷湾修了好几道工事,就等着鬼子来。 柴意新以一个团仅千余人的兵力对抗近万之敌,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但他竭力鼓舞全团官兵士气,据险扼守,拼力奋战,不为敌人来势汹汹所吓倒。 敌人一次又一次向我军阵地扑来,一次又一次被我军击退。后日寇增兵千余,用坦克在前面冲锋,并以重炮猛攻,一六九团防御工事完全被毁,只好退守芷湾。 芷湾的战斗更惨烈。日军看久攻不下,又加了7000多兵力,几十门大炮和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柴意新想出了土办法。 让战士们用机枪、步枪对着天打,让飞机不敢低飞;把手榴弹捆成捆,塞到坦克底下炸断它们的履带。就这么着,日军每前进一步都得付出惨重代价,阵地前边堆满了他们的尸体。 仗打了八天,常德东门的城墙被炸开了口子,日军像潮水一样涌进来。柴意新带着弟兄们和鬼子拼刺刀,展开白刃战。 30日,一线战士基本打光了,柴意新把文员、炊事员、卫生员全都编进战斗队伍。他跟大家说:“只要还有一个人,还剩一口气,都要与敌人继续战斗!” 12月1日,柴意新带着伤残的弟兄退到城西南角。这时候援军终于快到了,日军发了疯似的向169团阵地发起密集冲锋。 柴意新亲自带队反击,一天内打退敌人五次强攻。打到2号下午,全团就剩下12个人了。 12月3日天刚亮,柴意新带着最后几十个人在府坪街春申墓前发起冲锋。他身中数弹,壮烈殉国,那年才45岁。 常德这一仗,57师8529人最后只剩下83人。柴意新和169团全团官兵用生命拖住了日军,为咱们军队在长沙打胜仗奠定了基础。 柴意新牺牲后,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中将。198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民政部把他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历史不会忘记这样的英雄。 柴意新家里还有妻儿。他牺牲时儿子柴陵华才6岁多。妻子李传芸得知丈夫阵亡后,带着孩子回到自贡娘家,一辈子没再嫁人。2006年,她也走了。 柴陵华长大后一直记着父亲是条铁骨铮铮的汉子。2015年,已经70多岁的柴陵华终于去了常德,在父亲坟前上了香。他说:“心祭,比形式上的祭奠更为重要,我能理解自己眼中的父亲,就是最好的纪念。” 想想看,柴意明知道去常德是九死一生,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去了。最后时刻本来有机会突围,他却选择留下来掩护战友,带领弟兄们打到最后一人一枪。 这种勇气,这种牺牲精神,不就是咱们中国人不屈不挠的象征吗? 那些在常德保卫战中流尽热血的将士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有一墙守一墙,有一壕守一壕,有一坑守一坑”。他们值得被永远铭记。 信息来源: 人民网《中共抗战英烈:柴意新》 环球网《川军将士血战常德 许国璋:“战死在这里,这就是我的坟墓”》 抗日战争纪念网《常德会战中战死的三个国民革命军中将师长》
1943年10月,王耀武叫来副参谋长柴意新说:“余程万那边缺人,你去常德吧。”常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9-24 17:43:52
0
阅读:69
Louis
我很荣幸柴将军是我家乡人,想他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