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地下党员赵建民被捕,特务在他撕碎的情报上看到了一个“祥”字,就让他交代同伙,赵建民脱口而出:“他叫周宝祥!” 1936年秋天,济南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中,地下党员赵健民走在芙蓉街上,突然撞见了叛徒房春荣。这人早年一起革命,如今却穿着绸衫替国民党卖命。 房春荣一眼认出赵健民,当场向街口的特务喊叫。赵健民转身狂奔,边跑边将身上一份重要情报塞进嘴里,那上面记着济南地下联络点的详细信息。纸张粗糙难咽,他牙龈出血却硬生生吞了下去。 特务追上按住他时,只从他指缝抠出一点碎纸片,上面隐约可见一个“祥”字。 特务把赵健民拖进审讯室,将碎片拍在桌上逼问:“说!这个‘祥’字是谁?”赵健民知道这是生死关头。他脱口而出:“他叫周宝祥!”特务信以为真,立刻派人去搜查,结果白跑好几天。 赵健民用这个假情报为同志们争取了宝贵的转移时间。 赵健民可不是普通学生。他1932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山东党组织正遭受严重破坏,与中央失去联系。 他冒着生命危险四处奔波,重建济南市委,恢复各地党组织,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敌人用竹鞭抽打他,给他压杠子,他昏过去就被冷水泼醒。 特务头子气得大叫:“你要做共产党的烈士吗?我成全你!”赵健民却毫不畏惧:“我从参加革命那天起,就准备好舍生取义了!” 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亲自审问的那次。军法官提议立即枪毙,执法队员已经抓住赵健民的手臂要拉出去。赵健民却平静地对韩复榘说:“我参加共产党是为了抗日救国。 日本人已经占领东三省,现在又要搞华北五省自治。主席您是山东领导人,不该压制抗日活动,应该支持我们才对啊!”这番话竟让韩复榘犹豫了,最后改口说“送法院”。 在监狱里,赵健民受尽折磨,牙齿被打松,嘴唇干裂,浑身几乎没有完好的皮肤。但他偷偷用碎瓦片在墙上划下暗号,提醒外面的同志注意安全。 他还组织狱中党员学习讨论,把牢房变成了革命课堂。 转机出现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开始合作抗日,共产党代表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达成协议释放政治犯。 那年10月,赵健民终于走出牢房。他身体虚弱,却立即要求去抗日前线:“我在鲁西人熟地熟,让我去组织游击队吧! 他回到家乡冠县,很快组织起抗日游击队。当地有两股绿林武装“南杆”和“北杆”,各有四五百人。赵健民冒险打入内部,成功说服他们接受改编成为抗日队伍。 他带领的部队纪律严明,帮老百姓挑水扫地,被亲切地称为“咱们的赵三营”。这支部队神出鬼没地打击日军,1939年在陈贯庄一战就毙伤日军110多人,威震鲁西。 刘伯承和邓小平听说赵健民的事迹后连连称赞。刘伯承感叹道:“鲁西自古多好汉,这可是个人才啊!”邓小平当即决定送他去延安学习。 这位曾经的囚犯,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七军军长,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 赵健民的故事告诉我们:信仰比生命更重要。他在狱中宁死不屈,不是因为不怕死,而是因为他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 他忍受酷刑时知道,每多坚持一分钟,就能多保护一个同志;每多承受一份痛苦,革命就多一分希望。这种信念支撑他度过了那些黑暗的日子。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很难想象当年革命者面临的危险和抉择。但赵健民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那就是对信念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以及在逆境中永不低头的勇气。他的一生就像他那次“千里走单骑”寻找党组织一样,无论道路多么艰难,始终向着光明前进。 信息来源: 人民网《魯西“趙子龍”》 泰安档案信息网《傲骨凛然的赵健民(一)》
1936年,地下党员赵建民被捕,特务在他撕碎的情报上看到了一个“祥”字,就让他交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9-24 16:43:4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