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难得硬气一次!9月22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路透社专访里抛出的“1997年

九鼎观世道 2025-09-24 10:19:08

韩国总统难得硬气一次!9月22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路透社专访里抛出的“1997年金融危机预警”,没像往常政客发言那样打太极。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最近韩国总统李在明的一番表态,直接把韩国经济的“紧张感”拉满了。 在路透社的专访中,他很少见地直言不讳,公开警告韩国如果照美国的要求,把3500亿美元现金拿去美国投资、又没有货币互换撑底,韩国极有可能再陷入类似1997年金融危机的险境。 很多人一听,觉得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但其实李在明看的不是表面,而是美国这次“请君入瓮”的套路。 韩国这3500亿美元不是小数目,几乎是央行手里可以随时动用的全部“救急钱”。一旦出什么事,连自救的子弹都没剩下几颗。 别忘了,韩国的外汇储备总额虽然超过4000亿美元,但真正能应急的现金其实只有3800多亿。美方这次要的是“现金+美方主导”投资,和一般的自由投资完全不是一码事。 韩国企业自己能不能选择项目、能不能自主分红?都得看美国脸色。这么一来,韩国的钱就成了“人家的钱”,用了、赔了、赚了,全由美国说了算。 而且韩国自己其实吃过不少亏。曾经三星在美国建厂,刚开始美方拍胸脯说补贴,结果补贴政策说变就变,还要三星用本地零部件。 可美国本地配套又跟不上,最后三星只能自己掏腰包,从韩国空运零件,成本瞬间涨了一大截。 还有现代汽车,工厂刚建起来,美国移民局就来查签证,把三百多韩国工人直接带走。企业负责人都说,钱不是最怕的,最怕的是政策说变就变,让人完全摸不清套路。 再说美国H-1B签证,忽然加征年费,每年就得多掏十万美元。韩国企业本来靠这签证往美国送技术工人,现在成本飙升,还得看美国批不批。LG新能源也干脆把新工厂推迟到2027年,理由很简单:美国的政策变化太快,企业根本不敢大手笔投入。 其实韩国社会各界对这事都很有意见,国内给李在明的压力也很大,如果他真的答应美国的条件,他总统的位置可能就保不住了。 但问题是,美国是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汽车、电子产品一旦被加税,韩国的出口就危险了。 李在明这次的发声,其实也是在给美方“打预防针”——安全上配合你,经济上别逼得太狠。可现实是,韩国和美国的利益点完全不在一个频道。美方盯的就是韩国的钱,韩国则想要安全感和自主权。 与其说这是一次经济难题,不如说是一次“主权考题”。韩国到底要不要把国家的银弹全压在美国的桌子上?是选择短期安稳,还是坚持长期自主? 这一次,李在明把话说得很明白,是想提醒全社会:关税、补贴、合作,这些都不是无条件的甜头。要是把金融都押上,后果可能就是下一次韩国金融危机。 信源:李在明:若听美国的,1997年金融危机将重现韩国——观察者网

0 阅读:6
九鼎观世道

九鼎观世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