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日本最怕中国什么?最怕的就是在中国全部清查清除所有渗透人员,不能说全部,如大

寒泉漱石鸣 2025-09-22 00:41:39

现在日本最怕中国什么?最怕的就是在中国全部清查清除所有渗透人员,不能说全部,如大部被清日本也就泄气,不会再对中国霸气。现在日本在中国有15所学校,还有其它的会呀所呀什么的,是不是也该溯源了! 应该说,日本对华渗透是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早在清末民初,日本就打着办学、经商等幌子在中国搞情报活动,比如1901年在上海建立的“同文书院”,表面教中文,实则为日本培养间谍。历史上著名的日本间谍如川岛芳子、土肥原贤二等人,都在中国进行了大量情报搜集和破坏活动。 二战后这种活动也从未停止,只是方式更加隐蔽。像日本超级间谍阿尾博政,以经济学者身份在华潜伏长达37年,渗透接触中方人员,甚至被缺乏警惕的官员邀请进入部队考察,趁机窃取了大量军事机密。直到2016年才被抓获,期间他向日本情报机关提供了超过150份机密情报。 这种事儿不是孤例,这些年类似的日本公民非法获取中国涉密资料的案子时有发生,这背后藏着的,正是日本对中国情报网络的长期布局。 而要说最受关注的,还得是那 15 所日本学校。它们主要分布在日资企业集中的城市。按规定,这些学校是给在华日本务工人员子女办的,用日本教材、日文授课,方便他们回国后能衔接教育,本来是正常的国际教育安排,但问题出在管理上——高墙围着,摄像头密密麻麻,中国人别说进去参观,靠近都难。虽然其主要功能是教育,但这种封闭性以及历史上日本利用学校进行渗透的先例,难免让人担忧其是否可能被利用为情报活动的温床,例如有人担忧其可能成为渗透渠道,或存在文化渗透的风险。 当然,有关部门也加强了对这些学校的监管,要求其教材必须送审,甚至细致到插图地图都不能有误,例如之前就有日本学校因使用将钓鱼岛标注为“尖阁列岛”的地理教材而被要求整改。 除了学校,那些挂着 “商会”“文化交流” 牌子的会所、机构也值得留意。日本企业在华投资这么多年,肯定需要沟通平台,但有些组织打着交流的幌子,干的却是套取信息的勾当。比如借着合作考察的名义,跑到敏感地区拍照片、记数据,或者在酒桌上打听产业机密。去年国家安全部就披露过,有人专门盯着科研基地周边转悠,假装游客收集信号塔位置、铁路线路这些基础地理信息,这些看似普通的数据,拼起来可能就是一份精准的情报。根据《反间谍法》,这些行为早就踩了红线,一旦查实,不仅要罚款拘留,情节严重的还得追究刑事责任,那些背后指使的机构也得被追查到底。 日本之所以这么忌惮清查,是因为这些渗透渠道就像他们插在中国的 “信息触角”。从商业谈判到政策走向,从技术突破到资源分布,他们靠着这些渠道源源不断地获取信息,才能在对华博弈中显得有恃无恐。要是这些渠道被大部端掉,情报断了来源,日本对中国的判断就会失准,做事自然就得收敛。就像做生意没了市场数据,谁敢乱报价?以前他们觉得在中国搞点小动作不容易被抓,可现在不一样了,从出租车司机到企业保安,越来越多人受过国家安全培训,举报渠道也越来越畅通。加上《反间谍法》越修越严,不管是境外机构还是境内帮凶,只要敢碰红线,就别想全身而退。 因此,一旦咱下定决心,动用强大的国家安全体系,对其渗透网络进行溯源和彻底清理,无疑会直击日本痛处。这意味其耗费巨资和多年心血构建的情报渠道可能瘫痪,针对中国的战略谋划可能失去信息支撑,届时它不仅在与中国博弈中难以硬气,其国内那些鼓吹对华强硬的势力也会失去重要依托。 当然,这种“怕”也提醒我们,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既要精准打击各类间谍行为,也要在日常的对外交流、教育合作等领域筑牢防护网,让任何不怀好意的渗透都无处藏身!

0 阅读:56
寒泉漱石鸣

寒泉漱石鸣

寒泉漱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