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离谱了”2024年6月,浙江瑞安,诈骗团伙冒充民警,设计剧本,还有“特派员”

在下雒无畏 2025-09-21 11:33:25

“太离谱了”2024年6月,浙江瑞安,诈骗团伙冒充民警,设计剧本,还有“特派员”,男子信以为真,被骗取价值250万元黄金,接到报案后,警方立马行动了   9月17号报道,2024年6月下旬,浙江瑞安市民张先生的生活被一通陌生电话彻底打乱。   电话那头的人自称是温州药物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语气严肃地说,张先生的社保卡涉及在北京某医院大量购买国家管控安眠药,必须马上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一开始,张先生心里满是疑惑,自己从没去过北京那家医院,更没买过什么管控药品,这事儿听着就不靠谱。   可没等他细想,又一个自称“民警”的人打来了电话,对方不仅能说出他的基本信息,还“好心”提醒他,之前那通电话可能是诈骗。   但为了核实情况,需要他配合做几件事,买一部新手机、注册一个新账号,每天都要向所谓的“队长”汇报行踪。   张先生虽然还是有点不放心,但“民警”的身份让他多了几分犹豫。   后来,他忍不住向对方提起自己家里有不少银行存款,本以为会被催促转账,没想到对方反而说,为了保证资金安全,最好把存款兑换成黄金,暂时交由“法院保管”,还反复叮嘱他“现在骗子多,涉及钱的事儿一定要小心”。   这番“反向提醒”彻底打消了张先生的顾虑。   6月21日,他带着兑换好的250万元黄金,按照对方的指示来到一家酒店。   接头的人说要等“特派员”,还得用暗号对接。   等“特派员”出现时,对方甚至要求张先生敬礼,这份莫名的“仪式感”让他觉得,这事儿肯定是正规的,自己之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毫不犹豫地把黄金交了出去。 可等他回家后再联系对方,却发现所有联系方式都失效了,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被骗了,赶紧在6月24日报了警。   警方接到报案后,很快摸清了诈骗团伙的销赃链条。   在6月21日晚上,黄金就被带到了义乌,交到了沈某夫妇手里,23好的时候,这对夫妇又把黄金交给了在深圳的吴某甲。   吴某甲听他姑姑吴某乙的话,马上把黄金卖到金店,250万赃款转到了廖某账户。   廖某还想掩人耳目,把钱拆成“付货款”“还欠款”之类的名目,可这点小把戏根本瞒不过警方。   从6月25日到7月1日,5个参与销赃的人陆续被抓,可他们一开始都不承认知道黄金是骗来的,说自己就是帮个忙、做个买卖,案子一下子卡住了。   还好检察官没放弃,翻卷宗的时候发现好多不对劲的地方,三次交黄金都用暗号,要是正经东西,用得着这么偷偷摸摸吗?   廖某说黄金是网友给的,可素不相识的人,能不拿定金就把几百万的黄金给他?   顺着这些疑点,检察官和警方一起恢复了聊天记录、查了通话和转账记录,把整个骗局和销赃过程拼了出来。   最后除了4个嫌疑人都认了罪,只有“特派员”拒不认罪。   2024年9月26日,案子移到检察院,11月8日和2025年1月17日,检察院分两批起诉了这5个人,后来他们被判了七个月到三年二个月的刑,还罚了款,二审也维持了原判。   更让张先生安心的是,被骗的250万元最终一分没少追了回来。   这起案子里,骗子之所以能得手,就是抓住了人们对“权威”的信任,冒充政府部门、民警,用看似正规的流程和“贴心”的提醒降低警惕。   其实只要记住一点,不管对方说自己是什么身份,只要涉及到转账、交保证金、把财产换成黄金保管这类事,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最好直接去派出所或者打110核实,别像张先生那样,从一开始的疑惑慢慢被绕进信任的陷阱里,最后追悔莫及。

0 阅读:18
在下雒无畏

在下雒无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