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心寒了”,4月21日,搜救队在发现两名驴友在秦岭失联后展开救援,后续家属报警

在下雒无畏 2025-09-20 09:33:18

“太心寒了”,4月21日,搜救队在发现两名驴友在秦岭失联后展开救援,后续家属报警,多方搜寻,找到两名驴友后,都已经遇难。谁都没想到,其中一名驴友家属起诉救援人员,索要赔偿!   红星新闻9月19号报道,秦岭“光鹿跑兵冰”路线上在2025年4月发生的一起失联事故,在今年9月17号因为一场诉讼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原秦岭牛马队成员杨某,作为当时参与救援的公益人员之一,直到收到法院传票的那一刻,都没料到自己好心帮忙,最后会成为被告。   事情要从4月21日晚上说起。   陕西当地有个户外应急微信群,平时都是驴友们互相提醒安全、预防山地事故用的。   那天晚上9点多,杨某在群里看到了失联驴友同伴的求助信息,没等联系上家属,也没等走政府救援的流程,就带着人先动起来了。   要知道,正常情况下,政府介入救援得先报警、找救援力量、做准备,还得等家属到现场才行。可当时谁也说不准那两个驴友是真失联了,还是只是走得慢、换了路线下撤,只能先按“可能迷路”的情况紧急排查。   一直忙到22日凌晨4点半,大家才彻底确认那两个驴友大概率是迷了路,或者走到了非常规路线上。   这时候家属也联系上了杨某,还承诺说找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参与救援,每人给1000块。杨某赶紧帮忙找人,折腾一两个小时才凑够10个人。   可谁都清楚,1000块根本不够什么,搜救要熬夜、要翻山,体力消耗大不说,心理压力也跟着翻涌,事后得好长时间才能缓过来。   救援队当时定了三条路线,兵分三路往上搜。   最后发现两个遇难者的地方,就在其中一条路线附近的“干人洞沟和主路接头的丁字口”,那地方就一片草坪,连个能遮风挡雨的庇护点都没有,其实再往下走十米就有石洞,可偏偏就差了这一点。   22日中午12点前找到人时,两个驴友已经没了生命体征,后来大家推测可能是失温导致的,毕竟秦岭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没个遮挡太容易出问题。   等到杨某他们带着疲惫下山,已经是当晚10点了,这一天里,没人吃过一口热饭,喝过一口热水,身上带的只有家属临时买的水、方便面和小面包。   原本以为事情到这儿就算结束了,可没成想,22号晚上其中一名驴友家属就说要起诉,杨某当时还觉得是家属太难过,说的气话。   直到快9月份,法院传票寄到手里,他才慌了神,后来他才知道,家属把商业救援队,公益团体,相关部门都起诉了个遍。   家属起诉他的理由是“阻止报警,耽误了最佳救援时间”,这话让杨某既委屈又无奈。   他说根本不是阻止报警,当时那条路线全长40公里,光路口就有几十个,大家正忙着全面排查,连驴友是还在走、还是已经下撤、或者是不是真迷路了都没搞清楚,怎么能贸然报警?   而且要是没有他们主动介入救援,说不定连遗体都找不到。   这场起诉带来的影响,很快就显现出来。   杨某原来所在的秦岭牛马队,因为这事儿在6月份就宣布解散了。   以前队里还会主动参与公益救援,现在就算有人还在用“秦岭牛马队”的称呼,老队员也都不再碰救援的事儿,不管是公益的还是收费的,队伍彻底变成了单纯的户外爱好者团体。   杨某自己也像是卸下了什么“光环”,以前有人找他求助,帮也不是、不帮也不是,心里总拧巴着。   这两年参与救援,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还得往山里跑,心里总像压着座大山。   现在不一样了,再有人求助,他会直接拒绝,经历过这种事儿,谁也没必要再勉强自己。   其实很少有人注意到,这起事故的根源,是那两个驴友的非法穿越行为。   根据相关规定,秦岭海拔2000米以上的区域是禁止穿行的,而那两个驴友的路线,不少路段都在这片区域。   可这些年,非法穿越秦岭的人越来越多,西安在去年,光在山里搜救被困人员就有三百多次,每次搜救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还是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往里闯。   杨某到现在都想不明白,自己明明是出于好心帮忙,怎么就变成了被告。   而这场诉讼,也像一块石头扔进了救援圈,让不少公益救援者都犯了怵,以后再碰到有人在山里失联,到底是该伸手帮,还是该躲得远远的?   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一片好心,最后换来的却是一张法院传票。

0 阅读:153

评论列表

放下不快乐

放下不快乐

2
2025-09-20 10:05

很简单,非法穿越的不救就可以,死不死活该

在下雒无畏

在下雒无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