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年逾古稀的克林顿,在观看了中国盛大的阅兵式后,留给特朗普的只有一句忠告。这话

罗普娱记 2025-09-19 11:26:55

已经年逾古稀的克林顿,在观看了中国盛大的阅兵式后,留给特朗普的只有一句忠告。这话没绕弯子,核心就一个:与其盯着人家的阅兵式较劲,不如算算自家农场的账本——合作才能共赢,对抗只会两伤。 以前中美关系好的时候,美国的大豆、玉米源源不断地卖到中国,农民们靠着这笔生意日子过得挺滋润。 2017年的时候,美国差不多60%的大豆都销往中国,占了他们大豆出口总量的一大半,那时候豆农们根本不愁销路,价格也稳定。 可后来贸易战一打起来,情况就完全变了。中国开始从巴西等其他国家进口大豆,美国的大豆一下子就没了好市场。 2023年的时候,美国农产品出口出现了十年来的首次逆差,出口额1430亿美元,进口却达到1630亿美元,这缺口可不是个小数目。 更让人着急的是,到了2025年收获季,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说,账面上没有任何大豆要出售给中国,要知道中国市场原本占美国大豆总产量的25%,正常情况下这时候该有8%到9%的大豆已经订出去了,现在却是零。 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显示,特朗普发起的第一轮贸易战就让美国农产品出口损失超过270亿美元,其中大豆损失占了71%。政府虽然给了补贴,但根本补不上农民的实际损失,而且市场丢了就难再找回来。 巴西趁机扩大了对中国的大豆出口,2023年前9个月,中国进口的巴西大豆同比增长了18%,而美国只增长了8%,这种市场格局的改变可能影响很久。 不光是农民,美国的小企业也因为关税政策吃了不少苦。科罗拉多州的莱西夫妇开了家首饰公司,用中国进口的珠子、链条做首饰,年销售额36万美元,可关税一提到145%,他们只能涨价,还担心生意维持不下去。 他们想在美国采购材料,可根本找不到能生产的工厂。米切尔集团是家年收入近1000万美元的纺织企业,依赖中国进口的特种材料,关税让他们现金流压力很大,老板想在越南、印度找替代供应商,却发现没有地方能像中国这样生产需要的涂层织物。 要知道小企业占美国私营部门就业的46%,2023年雇佣了超过6200万美国人,这些企业受影响,很多人的工作就没了保障。 关税还让美国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涨了不少。耶鲁大学的报告显示,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税率达到18.3%,是1934年以来最高的,这导致物价短期内上涨1.8%,平均每户家庭损失2400美元。 鞋类价格短期内涨了40%,服装涨了38%,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东西,成本实实在在加在了每个家庭的账上。 其实回顾历史就知道,贸易战从来没有赢家。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日美贸易战就是个例子,美国对日本加征关税、搞限制,结果日本经济陷入了“失去的20年”,美国自己的企业和消费者也没占到便宜。 现在美国对中国搞贸易限制,和当年对日本的做法很像,可历史已经证明这种办法行不通。 相反,合作的时候大家都能得到好处。以前波音公司和中国合作得很好,2014年就向中国交付了155架飞机,还拿到了超过400架的订单,那时候公司发展得好,员工也有稳定工作。 农业方面也是这样,2024年中美重启农业联委会会议后,美国大豆对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又快了起来,这说明只要坐下来谈,找到合作的办法,市场就能回来,生意就能继续做。 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谁能单方面说了算的时代了,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就像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中国需要美国的农产品,美国农民也需要中国的市场,这种互补的关系本来是好事,能让双方都受益。 可要是因为较劲就破坏这种关系,最后只会像耶鲁大学报告里说的那样,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降,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克林顿经历过中美合作的好时候,他清楚地知道,盯着别人的阅兵式不如管好自己的经济,让农民多赚钱,让小企业活下去,让老百姓生活成本降下来。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比搞对抗、争面子重要得多。 毕竟国与国之间,说到底还是要靠互利合作才能长久,对抗只会两败俱伤,这个道理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变。

0 阅读:151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