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一对兄弟因借条起了争执:弟弟称找哥哥借款8次、写了8张借条,哥哥却拿出10张,其中两张被笔迹鉴定证实非自己所写,怀疑是伪造;哥哥则表示账早已结清,弟弟是拿假借条说事。亲兄弟为借条反目,核心争议集中在“多余借条是否伪造”“已结清的债务该如何认定”。本文结合法律条文拆解关键问题,梳理网友观点,聊聊亲属间借钱的法律门道。 一、事件始末:亲兄弟反目,8张借条变10张 都说“亲兄弟明算账”,可河南商丘这对兄弟,却因为“算账”彻底闹僵了。 事情的起因是弟弟的质疑:他说自己之前因为需要周转,前后8次找哥哥借钱,每次都写了借条,一共是8张。可后来双方对账时,哥哥拿出来的借条居然有10张,多出来的两张他压根没见过,更没写过。 为了证明自己,弟弟直接申请了笔迹鉴定,结果不出所料——那两张“多余”的借条,上面的签名和字迹根本不是他的。这下弟弟更笃定了:这两张就是伪造的,哥哥是想多要一笔钱。 可哥哥这边却换了个说法,一口咬定弟弟是在胡搅蛮缠:“这些账早就清完了,哪还有什么没还的?他现在拿所谓的‘假借条’出来说事儿,不知道安的什么心。” 一边说对方伪造借条,一边说债务已结清,曾经亲近的亲兄弟,就因为几张纸吵得不可开交,连情分都快磨没了。 二、网友吵翻了:到底是哥哥耍诈,还是弟弟赖账? 这事一曝光,评论区立马分成两派,各有各的道理。 站弟弟派:笔迹鉴定摆着,哥哥难辞其咎 有网友直接站队:“笔迹鉴定都证明不是弟弟写的了,这还有啥好说的?明显是哥哥想浑水摸鱼,多要笔钱啊!” 还有人吐槽亲属借钱的坑:“就怕这种亲戚借钱,不写借条说不清,写了借条还能搞出伪造的套路,太伤感情了!” 更有人替弟弟担心:“还好做了笔迹鉴定,不然跳进黄河都洗不清,这哥哥也太不地道了,为了钱连兄弟情都不顾。” 疑弟弟派:说不定是“结清后反咬一口” 持怀疑态度的网友也不少:“哥哥说账早清完了,会不会是真的?说不定弟弟见借条有问题,故意拿这个说事儿想赖之前的账?” 有人提出不同角度:“亲兄弟之间借钱,会不会有没写借条的情况?或者之前的借条没撕干净,产生了误会?” 还有人觉得没那么简单:“哥哥要是真想伪造,能这么容易被笔迹鉴定戳穿?说不定这里面有啥没说清的隐情。” 三、法律拆解:这三个问题,关系到谁占理 亲兄弟闹到这份上,光靠吵架没用,得看法律怎么说。结合《民法典》和相关法律规定,咱们把核心争议拆明白。 1. 伪造的借条,有法律效力吗?没有! 首先明确一点:伪造的借条自始无效。 根据《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前提之一是“意思表示真实”。这两张借条是伪造的,不是弟弟真实的借款意思,也不是他亲笔书写签名,本质上就是假的债权凭证,自然不能作为哥哥索要欠款的依据。 而且,如果哥哥明知借条是伪造的还拿出来主张权利,属于“以虚假诉讼侵害他人权益”,要是情节严重,比如伪造的金额较大,还可能涉嫌诈骗或伪造文书类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2. 哥哥说“账已结清”,需要拿证据吗?需要! “账早清完了”不是口头说说就行,法律讲“谁主张,谁举证”。 哥哥声称债务已经结清,就得拿出对应的证据,比如弟弟的还款转账记录、收条,或者双方确认债务结清的聊天记录、录音等。如果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弟弟已经还款,那即便他否认伪造借条,也得对真实的8张借条对应的债务承担举证责任。 简单说:弟弟用笔迹鉴定推翻了2张假借条,哥哥要想证明“所有账结清”,就得自己拿出还款证据,不然真实的借款还是得还。 3. 亲属间借钱,该怎么写借条才不吃亏?记住3点! 这事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亲属间借钱更要讲规矩,借条得写明白,不然容易闹纠纷。 信息要完整:必须写清借款人、出借人姓名(最好附身份证号)、借款金额(大小写都写,防止篡改)、借款利率、还款时间、借款日期,最后一定要亲笔签名按手印。 不要搞“模糊操作”:别写“今借XX钱”,要写“今借到XX多少钱”(“借”和“借到”差着钱是否实际交付的关键);还款后一定要拿回借条当场撕毁,或者让出借人写《还款结清证明》,避免后续被拿旧借条再要钱。 保留好转账凭证:不管是借钱还是还钱,尽量用银行转账、微信/支付宝转账(备注“借款”“还款”),别用现金,不然万一对方不认,连钱给没给、还没还都说不清。 其实这事儿的核心很简单:假的借条站不住脚,真的债务要认,但得有证据。弟弟用笔迹鉴定证明了2张借条是假的,占了理;但如果哥哥能拿出还款证据,证明8张真借条的钱已经还了,那弟弟也没理由再纠缠。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这事儿是哥哥伪造借条,还是弟弟借假借条找补?你亲属间借钱会写借条吗?遇到借钱不还的亲戚,你会怎么处理?
河南商丘一对兄弟因借条起了争执:弟弟称找哥哥借款8次、写了8张借条,哥哥却拿出1
笔尖下说法
2025-09-18 15:58: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