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中方钓出两条大鱼,黄岩岛填海不是假设,老杜说的话要应验!   9月10日,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9-18 15:51:20

终于,中方钓出两条大鱼,黄岩岛填海不是假设,老杜说的话要应验!   9月10日,国务院一纸批复下来,黄岩岛那块海域就多了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身份。3523公顷的范围划出来,核心区专门保护珊瑚礁,这下谁再敢像以前那样拖着渔网乱闯,海警船可就不光是驱离那么简单了。   况且以往驱离非法渔船可能还会面临外交说辞的麻烦,现在打着保护濒危珊瑚礁的旗号,执法力度和正当性都上了一个台阶。   有意思的是,咱们这边刚把环保的牌子挂起来,“向阳红10号”科考船就带着钻探设备进了潟湖,二十来艘海警船在周边围着,菲律宾媒体立马喊着“这是要造岛的前奏”。   不怪他们恐慌,毕竟这艘船的装备配置根本不是来做普通海洋观测的。作为中国海洋科考的主力船型,"向阳红10号"的钻探能力足以应对黄岩岛潟湖底部的地质勘探,而这正是填海造岛前最关键的步骤——得先摸清楚海底的泥沙分布、礁石结构,才能制定具体的填海方案。   回想2014年开发美济礁时,也是先派科考船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地质勘察,当时对外宣称是"海洋生态调查",结果后来的填海工程一气呵成,把那个36平方公里的潟湖变成了南海的重要支点。   黄岩岛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天生就是南海棋局上的关键一子,这个位于中沙群岛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正好卡在南海航道的咽喉位置,往北是中国海南岛,往南是南沙群岛,往东则直面菲律宾吕宋岛。   从这里出发,海警船或军舰能在24小时内抵达南海大部分海域,这种战略辐射能力是其他岛礁难以替代的。   当年杜特尔特在任时就曾私下表示,"中国在南海的动作看似缓慢,实则每一步都经过精密计算,等到他们真正动手时,外人已经拦不住了",现在看来这番话确实有点预见性。   相比菲律宾那些停留在口头抗议的动作,中国的行事风格向来是"做了再说",等基础设施建起来,事实控制形成了,再慢慢跟你谈规则。   再看看之前填海造岛的技术积累,美济礁当年用"天鲸号"挖泥船,每天能吹填4000立方米泥沙,不到一年就造出了2.8平方公里的陆地,还建成了3000米长的机场跑道。黄岩岛潟湖面积虽然比美济礁小一些,但水深更浅,平均只有10-15米,填海难度反而更低。   而且现在的环保技术也比十年前进步不少,珊瑚礁移植技术在永暑礁已经得到验证,把核心区的珊瑚移栽到周边海域,既保护了生态,又不影响工程推进,这种"环保与基建两手抓"的操作,既堵住了国际社会的嘴,又能顺利推进战略布局。   菲律宾方面现在除了媒体喊几声,其实也没什么实质办法,他们的海警船吨位还不到中国海警船的三分之一,真要对峙根本占不到便宜,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在黄岩岛的存在越来越稳固。   更关键的是,这次设立自然保护区还暗含着对资源的管控。   黄岩岛海域的渔业资源和油气储备一直是周边国家觊觎的对象,现在划定了3523公顷的保护区范围,等于把这片海域的开发权牢牢抓在了自己手里。   以后不管是勘探油气还是开展渔业养殖,都得经过中国相关部门批准,这就从经济层面也确立了主导地位。   对比2012年黄岩岛事件时的被动应对,现在中国已经能主动设定议题,用环保、科研这些更具正当性的名义,一步步实现对南海岛礁的实际控制。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策略,既避免了直接冲突,又能稳步推进战略目标,难怪杜特尔特会说"中国的耐心和谋略值得学习"。   接下来恐怕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看到黄岩岛潟湖里出现更多工程船的身影,到时候菲律宾媒体的惊呼,大概也只能算是这片海域开发交响乐的前奏了。

0 阅读:63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