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乌克兰人聊到自家总统时说:“我知道不少中国人觉得泽连斯基以前是喜剧演员,当总统像个笑话。但2019年大选,我、我爸妈还有亲戚朋友都投了他,总共73%的乌克兰人选了他,这其实是因为我们对前总统波罗申科太失望了。” 这话一点不假。2019 年 4 月的投票站里,很多人不是冲着泽连斯基的演技去的。他们是带着对波罗申科政府的满腔愤怒,把选票当成了抗议的工具。第二轮投票结果出来时,73.22% 的支持率让全世界都惊掉了下巴。 一个毫无从政经验的喜剧演员,居然把 “巧克力大王” 出身的现任总统挑落马下。这背后藏着的,是乌克兰人对整整五年糟糕日子的彻底厌倦。 波罗申科 2014 年上台时,也曾握着一把好牌。那时民众刚送走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满脑子都是 “向西看” 的憧憬。他当时拍着胸脯保证,三个月平定顿巴斯战乱,把克里米亚问题彻底解决。可到了 2019 年大选前,顿巴斯的枪声从没停过。 更让人心寒的是,国家经济被折腾得只剩半条命。从 2014 到 2018 年,乌克兰 GDP 跌了快 20%。超市货架常常半空着,老百姓钱包里的钱越来越薄 —— 平均工资从 2013 年的 408 美元掉到 2017 年的 267 美元,连菜市场的土豆价格都快追不上通胀了。 腐败这颗毒瘤更是越长越大。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里,乌克兰在 177 个国家里排第 144 位。老百姓看着官员们开着新买的奔驰穿过基辅的贫民窟,看着军费被悄悄转移到海外账户,看着欧盟援助的物资出现在黑市上。 有次电视台曝光某州长在西班牙海边买了豪宅,而他老家的医院连绷带都缺。这种对比,谁看了能不窝火?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波罗申科的 “战争投机”。2018 年底的刻赤海峡危机,明眼人都看得出是他为了捞选票搞的军事冒险。一声令下全国进入战时状态,结果除了让油价涨了三成,啥实际作用没有。 那时街头巷尾都在传:“他儿子在伦敦读私立学校,却让我们的儿子去前线当炮灰。” 这种不满像积雪一样越堆越厚,就等着选举这天爆发。 泽连斯基的出现,刚好给了大家一个发泄口。他在《人民公仆》里演的总统,正是老百姓梦寐以求的样子 —— 一个普通历史老师意外当政,把腐败官员一个个揪出来问责。 这部剧 2015 年播出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追。人们看着屏幕里的 “总统” 痛骂寡头,就像在替自己出气。当他宣布参选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这不就是剧里的情节照进现实了吗?” 竞选路上,泽连斯基把 “政治素人” 这个标签用到了极致。他不搞传统集会,天天在社交媒体上发短视频,用老百姓的话讲政策。 面对波罗申科 “你懂个屁政治” 的嘲讽,他在辩论会上直接跪下来:“我不会向普京下跪,但我愿意向人民低头。” 这一跪,把多少对精英政客的不满都勾了出来。他承诺三件事:停火、反腐、涨工资。每一条都精准戳中乌克兰人的痛点。 说真的,那时大家不是没顾虑。谁都知道选个演员当总统风险很大。但看看选票上的其他名字 —— 要么是波罗申科这样的 “旧面孔”,要么是季莫申科那样的 “老油条”。 我邻居大叔说得实在:“就算泽连斯基是张白纸,也比那些写满谎言的旧账本强。”73% 的选票里,有一半是希望,另一半是绝望。大家宁愿赌一把新人,也不想再吃老一套的苦。 泽连斯基团队很懂民心。他们把政党名字都改成 “人民公仆”,跟电视剧同名。竞选纲领里写的 “取消议员豁免权”“线上办公防腐败”,全是针对波罗申科时代的沉疴痼疾。 年轻人觉得他用社交媒体拉票很新潮,老年人记得他剧里帮老奶奶讨养老金的情节。连平时不投票的矿工都去了投票站,说 “想看看新鲜空气能不能吹进国会”。 选举结果出来那天,基辅独立广场放起了烟花。有人举着 “终于送走了巧克力大王” 的牌子,有人对着镜头喊 “这是我们的‘颜色革命’2.0”。 我爸妈守在电视机前数票,直到确认泽连斯基赢了,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晚的庆祝里,有一半是喜悦,另一半更像是解脱 —— 终于不用再给那些只说不做的政客投票了。 现在回头看,当时的狂热里确实带着天真。但你得理解那种心情:当你连续五年工资不涨、超市货架空空、晚上听着远处炮火声睡觉时,任何承诺改变的人都会被当成救星。 泽连斯基的喜剧演员身份,反而成了最大优势 —— 他没被官场污染过,像张干净的白纸。大家投给他的,其实是对另一种可能性的期待。 所以别笑我们选了个喜剧演员当总统。2019 年的投票站里,每个打勾的选票都在说同一句话:“我们受够了老样子,哪怕试试新人会更糟,也认了。” 这不是什么政治笑话,是一个国家在绝望中抓救命稻草的真实写照。
一位乌克兰人聊到自家总统时说:“我知道不少中国人觉得泽连斯基以前是喜剧演员,当总
康安说历史
2025-09-17 17:41:27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