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国军师长黄振涛劝吉星文起义,吉星文说:“我是不会参与的,但老兄大可放心,出卖朋友的事我也不会干的。” 这天,独立360师师长吉星文,正坐在师部发呆时,副官进来报告说:“报告师长!96军141师的黄振涛师长求见,说有万分紧急的事要谈!” 吉星文听罢,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敲了两下。他知道黄振涛此来所为何事——最近几个月,国军内部风声鹤唳,不少将领都在暗中与解放军接触。 黄振涛和他是老相识,两人在抗日战场上曾并肩作战,那时黄振涛还是个营长,跟着吉星文在喜峰口与日军拼过刺刀。 “让他进来吧。”吉星文叹了口气,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军装。门被推开,黄振涛快步走了进来,脸色略显苍白,额头上还挂着汗珠。 他顾不上寒暄,直接说道:“绍武兄,如今局势你也清楚,老蒋的江山怕是保不住了。咱们何苦为他陪葬?不如顺应大势,率部起义吧。” 吉星文沉默不语,目光落在墙上的军用地图上。地图上,红色箭头如潮水般向南方推进,国军的防线正在节节败退。他想起去年淮海战役,自己的部队被解放军击溃,头部中弹昏迷了三天三夜。醒来后,他躺在后方医院的病床上,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第一次对这场战争产生了怀疑。 “振涛,你我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吉星文缓缓开口,“抗日那会儿,咱们为了保家卫国,死都不怕。可现在……”他顿了顿,声音有些沙哑,“我知道老蒋不得人心,但我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再说了,我要是起义了,那些跟着我出生入死的弟兄们怎么办?他们的家人怎么办?” 黄振涛急了:“绍武兄,你怎么还不明白?现在起义是唯一的出路!解放军说了,只要放下武器,既往不咎。咱们这些抗日的老兵,他们不会为难的。你看看邓锡侯、刘文辉他们,不都起义了吗?” 吉星文摇摇头:“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是吉鸿昌的侄子,老蒋对我一直心存芥蒂。就算我起义,共产党会相信我吗?”他想起族叔吉鸿昌被蒋介石杀害的场景,心中一阵刺痛。吉鸿昌是共产党员,因抗日被蒋介石处决,这层关系让吉星文在国军内部始终难以真正得到信任。 黄振涛还想再说什么,吉星文抬手制止了他:“老兄,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意已决,你走吧。”他转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场景。那时的他,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如今,却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黄振涛无奈地叹了口气,转身离开。走到门口时,他又回头看了一眼吉星文的背影,欲言又止。最终,他还是咬了咬牙,快步走出了师部。 接下来的几天,吉星文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想起自己的一生,从15岁投笔从戎,到参加长城抗战、卢沟桥事变,再到如今的内战,他始终在为国家而战。可现在,他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保卫什么。 一天傍晚,吉星文独自来到师部后面的小山坡上。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远处传来零星的枪炮声。他掏出随身携带的怀表,看着上面的划痕,那是在喜峰口战役中被日军刺刀划的。怀表的指针依旧在转动,可时间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师长,该回去了。”警卫员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吉星文点点头,转身往师部走去。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密集的枪炮声,接着是此起彼伏的喊杀声。吉星文心中一紧,快步跑回师部。 “报告师长!解放军已经突破了我们的防线,正向师部逼近!”副官气喘吁吁地报告。吉星文脸色一变,立即下令:“全体集合,准备突围!” 在突围的过程中,吉星文的部队遭到了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他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们浴血奋战。然而,大势已去,最终,吉星文在混乱中被一颗流弹击中,倒在了血泊中。 昏迷前的最后一刻,吉星文仿佛又看到了卢沟桥的狮子,听到了激昂的抗日军歌。他嘴角露出一丝苦笑,喃喃自语:“也许,这就是我的归宿吧。” 1949年10月,吉星文被送往台湾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1958年,在金门炮战中,吉星文再次受伤,最终因伤势过重去世。 吉星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抗日英雄,却在内战中迷失了方向。他拒绝起义,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却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的选择,反映了那个时代国军将领的无奈与迷茫。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49年6月,国军师长黄振涛劝吉星文起义,吉星文说:“我是不会参与的,但老兄大
名城探寻
2025-09-16 11:45:55
0
阅读:60
用户10xxx80
25仔已叫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