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拥有了北斗系统,为什么国内还在用美国的GPS?说实话,你可能不信,要是现

依秋聊趣 2025-09-15 14:46:11

中国已经拥有了北斗系统,为什么国内还在用美国的GPS?说实话,你可能不信,要是现在真全部换成北斗,我们的手机估计都不能用了。 现在中国的北斗系统,日定位请求量已突破6000亿次,并与137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声势浩大,可国内智能手机预装的导航服务中,来自美国的GPS依然占据着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搞出GPS的时候,全球还没有第二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手机厂商、芯片公司只能跟着GPS的“标准”走:芯片怎么设计电路、信号怎么接收解码、甚至模块怎么嵌入手机,全是按GPS那套逻辑来的。   等北斗后来追上来的时候,全球的电子产业链早就被GPS喂得服服帖帖,这时候想把整套体系换成北斗的,根本不现实! 苹果手机就是个典型例子,早期iPhone设计的时候,全球导航就认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后来加了日本的QZSS和欧洲的伽利略,唯独漏掉了北斗,因为改硬件得重新设计芯片架构,还得调整天线布局,对苹果来说,成熟的GPS够用了,没必要为一个新系统花这笔钱。 安卓手机虽然大多支持北斗,像高通骁龙、华为麒麟这些芯片早就集成了北斗模块,华为Mate70Pro+、小米15Pro这些新机型,用起北斗来定位精度能到一米以内,比GPS还准,但芯片里的算法还是优先处理GPS信号。为啥?跟苹果手机同样的道理,不是技术上做不到,实在是没必要折腾。 前几年北斗芯片单价高达四五百元,比GPS芯片贵不少,虽然现在降到一百元以内了,但GPS芯片也在降价,两者的差价还是让手机厂商心疼。年产量上千万台的手机厂,每台多花几十块成本,一年就少赚几个亿,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更重要的是,整个产业链的设备都按GPS标准来,从晶圆代工到模块封装,生产线调一次参数就要停工好几天,损失的钱远比芯片差价多,实在不划算。 GPS早在几十年前就被纳入国际民航、海事这些重要领域的标准,飞机导航、轮船定位都认它,北斗直到2023年才被国际民航组织采纳。虽然北斗在亚太地区的定位精度比GPS还高,在重庆、上海这些高楼林立的地方,定位成功率能到98%,隧道里还能靠惯性导航保持20秒精准追踪,但航空公司改导航系统可不是小事,得重新认证、培训人员,成本高得吓人。 巴以冲突里以色列干扰GPS信号,让民航飞机定位跑偏,这说明单靠GPS确实有风险,但改用北斗也得一步一步来,总不能让飞机半路换导航吧。 用户感知也是个大问题,大多数人打开手机定位,看到的还是“GPS”三个字,根本不知道手机其实同时接收着北斗、GPS、GLONASS好几个系统的信号。手机厂商也懒得改这个显示,反正用户也分不清,万一改了名字,还得解释半天北斗是什么,徒增麻烦。 现在北斗虽然在智能手机里看着不显眼,但在渔船、工程车这些专业领域早就派上大用场了,日定位请求6000亿次里,大部分都来自这些地方。 随着新手机越来越多支持北斗三频信号,地图软件也在悄悄优化北斗的使用体验,说不定过几年大家打开导航,看到的就是“北斗信号强”了,只是这个过程急不来,毕竟全球电子设备跟着GPS跑了半个多世纪,想让它们转过来跟着北斗走,还得给点时间慢慢适应。

0 阅读:122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