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后,王震来到上海问陈毅索要人才,却遭到了陈毅坚决的拒绝,为了得到这位人才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14 16:24:34

上海解放后,王震来到上海问陈毅索要人才,却遭到了陈毅坚决的拒绝,为了得到这位人才,王震开始不依不饶了起来:“陈老总,我觉得你有点小气了!”面对王震的“撒泼耍赖”,陈毅是如何解决这件事情的? 1950年,当时王震主政新疆,那地方,真是应了那句诗,“春风不度玉门关”。一眼望去,戈壁连着天,工业底子比一张白纸还干净。王震心里急啊,部队几十万张嘴要吃饭,新疆要发展,没工业,特别是没钢铁,那不就等于没长骨头,直不起腰杆子吗? 他琢磨来琢磨去,决定先从炼钢开始。可上哪儿找会炼钢的专家呢?他手下都是打仗的好手,你让他们拿枪没问题,让他们拿个铁锹去开荒也行,可要说摆弄高炉,那可真是两眼一抹黑。 消息传来传去,王震眼睛一亮,听说上海有个大牛,叫余铭钰。这位可是留美回来的冶金专家,手里有技术,脑子里有学问,是当时上海滩钢铁界的宝贝疙瘩。王震心想,就是他了!于是,他二话不说,直接从大西北飞到了大上海,直奔陈毅的办公室。 老战友见面,自然是分外亲热。可寒暄没几句,王震就直奔主题了:“老总,我今天来,是找你‘化缘’的,不过我不要钱,不要物,就要个人!” 陈毅一听,乐了:“你王胡子什么时候这么客气了?看上谁了,说吧。” “余铭钰!”王震斩钉截铁。 陈毅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凝固了。他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慢悠悠地说:“胡子,上海刚解放,百废待兴,到处都需要人才。余先生这样的人才,是上海工业恢复的顶梁柱,我这儿也缺啊。” 这话说得委婉,但意思很明白:不给。 王震的犟脾气上来了,他把身子往前一探,嗓门也大了几分:“陈老总,新疆比上海更缺!那里啥都没有,国家要我们屯垦戍边,没钢铁,我们拿啥戍边?拿指甲盖吗?上海是国家的经济中心,家大业大,少一个专家,你们能找到替补。新疆呢,我上哪儿找第二个余铭钰去?” 陈毅还是摇头,态度很坚决。他不是不顾大局,实在是上海的摊子也大,工业要恢复,经济要稳定,哪个环节都离不开专家坐镇。余铭钰这样的人,放走一个,对他来说就是断了一根手指头。 眼看好说好商量没戏,王震开始了他的“绝活”——软磨硬泡。他干脆就赖在陈毅办公室不走了,从新疆的困难讲到国家的战略,从戍边的重要性说到将来的发展蓝图。讲到动情处,他甚至拍起了桌子。 “陈老总,我觉得你有点小气了!一个专家你都舍不得?这可不像你的风格!” 这话就有点重了,等于直接说陈毅格局小了。办公室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周围的工作人员都捏了一把汗,生怕这两位老总吵起来。 面对王震的“撒泼耍赖”,陈毅是怎么解决的呢? 你以为他会拍案而起,跟王震对吼吗?那你就小看陈老总的胸襟和智慧了。陈毅没生气,反而笑了。他站起来,拍了拍王震的肩膀,说了一句特别有水平的话:“胡子,别激动。人,我可以给你。但不是因为你‘耍赖’,而是因为你说的,确实是国家最需要办的事。” 陈毅一句话,既给了王震台阶下,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放人,不是屈服于王震的脾气,而是服从于国家的大局。他没有和王震争论谁对谁错,而是把问题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后来王震如愿以偿,带着余铭钰回了新疆。为了表示对这位专家的尊重,王震亲自去机场接机,把当时新疆最好的一辆苏联胜利牌卧车分给了他。有人不服气,王震就说:“他能把石头炼成钢,你们谁有这个本事,我也送谁一辆!” 余铭钰也没辜负这份信任和重托。在茫茫戈壁上,他带着一群几乎是零基础的工人和战士,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硬是建起了新疆第一座现代化钢铁厂,八一钢铁厂。1952年,当第一炉铁水奔涌而出时,整个新疆都沸腾了。那流淌的不是普通的铁水,是新疆工业化的希望,是共和国边疆的脊梁。 1971年底,陈毅元帅病重住院,生命垂危。王震听闻后心急如焚,立马赶到医院探望。病床上的陈毅已经非常虚弱,但看到王震,精神头却好了些。他拉着王震的手,喘着气,开了一句玩笑:“我当初……上了你的当,被你给糊弄了。” 王震听了,眼圈一下子就红了。他知道,老战友这句“上了当”,哪里是责怪,分明是欣慰,是骄傲啊。一个“抢”人,一个“放”人,看似是一场争执,实际上却是一场为了国家利益的完美合谋。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共同为共和国的钢铁大厦,添上了一块最坚实的基石。

0 阅读:98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