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中国黄岩岛,自然保护区获批!中国主权坚定宣示!想象空间巨大】
2025年9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一决策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宣示,它是中国对自然生态的庄严承诺,也是对这片古老领土合法主权的再次确认。
历史回响,中国的主权印记
黄岩岛不是国际争议的标签,而是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遗产。
早在元明时期,中国的航海记录中已经清晰留下了黄岩岛的踪迹。
中国渔民世世代代在这片海域,捕捞作业。
1279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四海测验”中就将黄岩岛纳入元朝版图。
1935年,民国政府正式命名其为“斯卡巴洛礁”。
1947年,中国政府进一步更名为“民主礁”,并明确列入中沙群岛范围。
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确定了“黄岩岛”这一标准名称。
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主张,建立在三重坚实基础之上:
历史延续、法理依据和实际管辖。
法理斗争,中国的坚定立场
2012年4月,菲律宾海军派出旗舰“格雷戈里奥·德尔皮拉尔”号,拦截中国渔船,扣押中国渔民。
中国海监船迅速赶到,双方形成对峙。
经过两个多月的周旋,中国实际控制了黄岩岛周边海域。
感到被盟友抛弃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后来公开表示:
“我们被美国人骗了”。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
中国坚持不参与、不承认、不执行的立场。
2016年7月12日,仲裁裁决出炉,中国直接驳回,称其为“一张废纸”!
2024年11月10日,中国政府正式公布黄岩岛领海基线。
这标志着对周边海域的法理确认。
实际管控,中国的海上长城
2025年新年第一天,中国海警在黄岩岛海域举行升旗仪式。
万吨级海警船首次进驻,启动常态化执法。
实际管控,意味着坚定的行动。
2025年4月20日,菲律宾36号护卫艇非法侵入中国黄岩岛领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组织兵力依法跟踪监视、警告驱离。
8月11日,菲律宾多艘船只以所谓“补给渔船”为名再次侵闯。
中国海警采取跟监外逼、拦阻管制等措施,成功驱离。
过程中,中方3104舰与菲律宾船只发生碰撞。
中国海警局发言人甘羽表示:“菲方不顾劝阻,中国依法应对”。
战略意义,不沉的自然航母
黄岩岛位于南海中部,扼守海上要道。
这片礁盘呈三角状,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内部水域面积达130平方公里。
它与永兴、渚碧形成铁三角,守卫台湾海峡南端,控制海上交通。
贸易航线经此,连接大陆、台湾地区与东南亚、欧洲。
专家估算,填海后可增加数平方公里土地,容纳20万人,开发矿产石油天然气,缓解能源需求。
东南水道宽360~400米,深9~11米,便于作业。
但,中国会选择填海,或者局部区域填海吗?
现在,不同的人自己“脑补”出了不同答案。
有人认为,既然是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不会再填海了,因为这样破坏原生海洋环境。
但是,还有人坚定认为,既然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必然要有配套的设施,就要搞建设。
进行局部填海造陆,改善自然保护区的基础条件,就是必然选项。
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正确?官方没有明确表态,我们也不敢贸然下论断。
但是,国家林草局9月10日晚公布的黄岩岛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却给了我们极大想象空间!
请看下图: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试验区,都集中在环形礁盘的东北侧!
三角形礁盘的另外两侧,并没有划入。
中间的巨大浅滩水域,也没有划入。
中国以后,会不会填海,会不会进行大规模建设?
中国自己的领土,怎么做都可以!留足了空间,可进可退!
未来展望,保护与主权并存
国务院批复要求:“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对涉及自然保护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
这既是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巩固国家主权。
中国南海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所所长丁铎指出:
“菲方所作所为会给总体可控的南海局势添一点乱,但不会从根本上颠覆南海和平稳定的局势”。
中国在黄岩岛问题上,有三个“坚定不移”:
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利的决心,坚定不移!
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大方向的决心,坚定不移!
坚持以对话沟通管控摩擦分歧和以直接谈判磋商解决南海问题的政策立场,坚定不移!
建立自然保护区,不是放弃主权权利,而是以更高层次的形态行使主权。
那里有中国渔民的千年足迹,有中国科考船的深海勘测,有中国海警的常态化执法。
黄岩岛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强大民族对领土主权的坚守,以及对自然生态的尊重。
(来源 : 冯站长之家 原创 : 冯站长之家 文|丰 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