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辞职,最尴尬的可能是韩国总统李在明,李在明就任韩国总统后,不顾胜利抗战月的敏感时刻,第一站就选择访问日本,积极打造美日韩同盟。 韩国这几年政局乱成一锅粥,前总统尹锡悦2025年4月被国会弹劾罢免,引发提前大选。李在明作为共同民主党候选人,之前就一直是党内大热门。他早年从底层爬上来,当过城南市长和京畿道知事,搞了不少民生政策,像免费校服和基本收入实验啥的,挺接地气的。2025年6月3日大选,他以49.42%的得票率赢了,6月4日就在国会宣誓就职,创下韩国总统选举获票最高纪录。话说他一上台,就得面对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经济压力,还有美中日韩的国际博弈。李在明上任演讲里强调恢复民主、强化同盟,还承诺不搞军事政变啥的,摆明要稳住国内人心。 上任没俩月,李在明就开始布局外交。韩国历来总统首访都选美国,这几乎是铁规矩,因为美韩同盟是安全基石。可李在明偏不走寻常路,8月23日直接飞东京,成了韩国民主宪政以来第一个在8月光复节前后访日的总统。光复节是8月15日,纪念朝鲜半岛摆脱日本殖民,这日子对韩国人来说敏感得要命,每年都有抗议和历史反思活动。 李在明在光复节演讲里还直言要求日本正视“痛苦历史”,维护两国信任,可转头就访日,这操作让国内不少人嘀咕。为什么这么干?其实挺务实的。韩国现在经济靠出口,日本是重要伙伴,加上朝鲜导弹乱飞,区域安全得靠美日韩抱团。李在明访日前还派特使去中国,平衡一下中美关系,然后再去美国见特朗普,行程安排得像下盘大棋。 这次访日,李在明和石破茂谈了啥?主要是经济合作和安全保障。俩人会晤时间不长,但焦点在重启贸易谈判、稳定供应链,还有加强三国国防交流。韩国媒体说,这是为美日韩同盟加码,李在明公开表态日本是处理区域挑战的关键伙伴。双方同意推进一些草案,比如情报共享和经济框架,但具体条款还没敲定,得后续谈判。访日两天,李在明还参观了些东京设施,行程紧凑。回国后,他继续推这些议程,在青瓦台开会指示团队跟进。可谁想到,访日刚一个月,日本那边就变天了。 石破茂这人,他1957年生在鸟取县,父亲是政客,他大学读法后在银行干了几年,1986年进自民党,接父亲班当议员。从那起,他就一步步爬,干过防卫大臣、农林水产大臣,多次竞选党首。2024年9月27日,他终于当上自民党总裁,10月1日就任首相,上台时承诺加强国防、经济改革啥的。 结果呢,任期不到一年,就接连在2024年众院选和2025年参院选大败,自民党内部压力山大。9月7日,他在首相官邸开记者会,说为了避免党内分裂,决定辞去总裁职务,不参选下届。媒体报道说他这是“体面”下台,但日政坛已经乱套,日本五年内要迎第四位首相,政策不确定性大增。股市还跳了下,分析说这对日本经济是坏消息。 现在问题来了,石破茂一辞,那些韩日协议怎么办?李在明访日时谈的那些经济和安全事儿,还没落实成正式文件。新首相还没定,自民党得赶紧选人,过程可能拖好几个月。日本政局这么晃荡,韩国这边得重新谈判,浪费时间精力。李在明本想通过访日展现务实外交,巩固美日韩框架,结果日本领导层换人,计划卡壳,这不尴尬吗? 韩国国内舆论本来就对8月访日有争议,现在更有人质疑时机不对,早知道石破茂要走,何必急着去。话说回来,李在明这步棋也不是全错。访日后去美国见特朗普,避免了尴尬场面,还谈了驻军费用和对华政策。韩国现在夹在美中之间,李在明得两头平衡,不可能只盯着日本。 从大局看,这事儿反映了东北亚的复杂性。美日韩同盟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韩国靠它防朝鲜,日本靠它稳经济,三方合作对大家都好。但历史恩怨在那摆着,光复节访日就容易被批“亲日”。李在明上任后,承诺搁置历史分歧、面向未来,这话听起来现实,但执行起来难。 石破茂辞职后,日本新领导可能更保守或更激进,影响韩日关系。韩国经济今年出口增长慢,依赖日本供应链,安全上朝鲜试射导弹不断,美日韩情报共享就更重要。这些协议如果延期,韩国损失不小。李在明得赶紧调整策略,联系日本过渡团队,评估协议延续性。
日本最新民意“如小泉进次郎成为首相,日本立刻完蛋”根据日本最新JNN民意调查,
【4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