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开战,必须攻击美国本土,否则美国只胜不败。攻击美国本土的好处是,必定会把美国

山河又月明 2025-09-11 11:48:04

一旦开战,必须攻击美国本土,否则美国只胜不败。攻击美国本土的好处是,必定会把美国从霸主地位上拖下来,从此沦落为二流或三流的国家。 美国能稳坐全球霸主宝座这么多年,靠的其实是一套精明到骨子里的 “安全生意经”。远的不说,就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欧洲战场打得血肉横飞时,美国本土却安安稳稳地开足了工厂马力。1937 年时美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比 41.4%,等到 1948 年战争结束,这个数字直接飙升到 53.4%,差不多半个世界的工厂都在为它赚钱。其他国家在战场上流干鲜血,美国却通过卖武器赚得盆满钵满,这种 “别人打仗我发财” 的模式,成了它崛起的核心密码。 这种模式到今天依然玩得转。就像现在的俄乌冲突,美国嘴上喊着和平,手里的军火订单却签得飞起。自冲突爆发以来,美国给乌克兰的安全援助已经超过 440 亿美元,这些钱最后大多流进了本国军工企业的口袋。洛克希德・马丁、雷神这些军工巨头的股价在 2022 年分别涨了 24% 和 17%,市值硬生生增加了几百亿美元。 更妙的是,欧洲国家吓得赶紧增加军费,波兰花 14 亿美元买坦克,罗马尼亚忙着谈判买 F-35 战斗机,2022 年中西欧国家军费开支涨了 13%,达到 3450 亿美元,这些钱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美国的武器订单。这边战火纷飞,那边美股军工板块天天飘红,这种好日子全靠美国本土远离战场的地理优势。 美国在全球建了 374 个军事基地,驻军 30 万人,把防线修到了别人家门口。2025 财年的国防预算高达 8860 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额的 40%,但这些钱大多花在了海外驻军和武器研发上,真正用于本土防御的比例低得可怜。这种 “御敌于国门之外” 的策略看似精明,实则把本土安全架成了空中楼阁。 就像 1941 年珍珠港事件虽然规模不大,却直接迫使美国把工业生产转向战争轨道;要是真有哪个国家能把战火燃到美国本土,哪怕只是击中几个关键目标,后果都不堪设想。美国现在国债已经突破 37 万亿美元,每年光利息就要付 9520 亿美元,比国防预算还高。一旦本土遭袭,军费开支必然暴涨,原本就岌岌可危的财政状况只会雪上加霜,到时候别说继续当霸主,能不能稳住国内经济都是个问题。 支撑美国霸权的不光是军事,还有美元和科技这两条腿。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 57.7%,虽然比巅峰时的 71.2% 降了不少,但依然是全球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可这一切都建立在 “美国本土绝对安全” 的信心之上,就像俄乌冲突中欧洲的钱拼命往美国跑一样,全球资本总觉得那里最安全。 要是这个信心没了呢?硅谷创造的 GDP 占美国总 GDP 的 5%,这里聚集着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和人才。 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安心搞研发、吸引全球投资,靠的就是美国本土不会打仗的安全感。一旦导弹落到硅谷或者华尔街,不用多说,那些原本扎堆在美国的资本会立刻四散奔逃,人才也会想方设法离开。美元的信用根基会跟着动摇,要知道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在偷偷减少美元储备,寻找替代方案,本土遭袭只会加速这个过程。当美元不再是硬通货,美国靠印钞收割全球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美国在全球的 374 个军事基地,说好听点是战略支点,说难听点就是维持霸权的昂贵摆设。这些基地之所以能存在,靠的是美国的威慑力和盟友的信任。 可要是美国连自己本土都保护不了,盟友们还会乖乖交钱听话吗?欧洲国家这几年军费涨得厉害,买的还都是美国武器,看起来对美国言听计从,但这都是建立在美国能提供 “安全保护伞” 的基础上。一旦美国本土挨了打,欧洲肯定会重新盘算,说不定会自己搞防务联盟,到时候美国想再收保护费可就难了。 亚太那些盟友也是一样,没了美国的安全承诺背书,谁还愿意把自己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要知道维持这些海外基地每年得花 550 亿美元,本土遭袭后这笔开支只会增加,而盟友的贡献却可能减少,这种入不敷出的日子久了,全球军事存在自然难以为继。 从两次世界大战到现在的局部冲突,美国之所以能越打越富,核心就是战火永远烧不到自己家里。它就像个精明的批发商,把武器卖给打仗的国家,把别人的资本吸到自己兜里,再用这些钱去加固军事和金融霸权。可这套玩法有个致命弱点,就是必须保证本土绝对安全。 一旦这个安全泡沫被戳破,军费激增、资本外流、盟友离心、美元失信这些问题会一起爆发。美国现在的国债已经是 GDP 的 1.27 倍,每年光付利息就够头疼的,根本经不起本土遭袭这样的折腾。那些散布在全球的军事基地,平时看着挺威风,真到本土需要防御时,反而会变成分散力量的负担。 所以说,要是真有那么一天开战,不把战火引到美国本土,它照样能靠卖武器、吸资本回血,可一旦本土被打疼了,维持霸权的成本就会超过收益,所谓的霸主地位自然也就难以为继了。

0 阅读:122

猜你喜欢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