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总司令少有疾病,健壮异常,长征途中,他三次穿越草地,却未患疟疾,他自己曾说:“打了那么多年仗,没有掉过一次队,一点病也不生。” 说起朱老总,大家都知道他是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是能带领部队打硬仗的总司令。 可很少有人清楚,这位在战场上威风凛凛的将领,早年还专门学过体育,甚至当过体育老师。 1907年初春,朱老总考上了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家里为了凑学费,四处找人借钱,后来他还跟人开玩笑说“学体育学得我散尽家财”。 年底毕业回家,他去了仪陇县高等小学堂当体育教习,一心想推行“强身救国”的新教育,那时候他就明白,中国人要想不受欺负,身体先得强壮起来。 可惜旧势力盯着他不放,处处挤压,他慢慢看清“教书不是一条生路”,索性放下课本拿起枪,1909年考进云南讲武学堂,这才踏上了救中国的革命路。 投身革命后,朱老总也没丢了对体育的重视,抗战那几年,他明显觉得中国军民的体力比日本兵差不少,就说:“用这种体力去和敌人竞争,不论在战场上,在工作中,或在学习中,我们都要吃亏。” 他想要改这个现状,一边想着怎么让军民吃得好点,一边就推动大家多运动、多学卫生知识。 那时候他把体育分成了三类:部队里练的军事体育、跟种地结合的农事体育,还有让老百姓都参与的群众体育。 他自己更是带头干,1938年初亲手建了第一支八路军篮球队,还把篮球这项运动在大后方推广开。 在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时候,晚饭过后只要有空,他就去球场跟同志们一起打球。 一开始大家都尊敬他,不敢抢他手里的球,他发现了就假装生气,说“这样多不好,你们都不抢,就我一个老头子抱着球满场跑,多没意思。 咱们都是为了锻炼身体,在场上都是平等的运动员,没有什么总司令”。 大家伙儿见他这么随和,也就放开了,球场上你争我抢,那股子精气神儿正是八路军的样子。 不光在球场上,在田地里他也没闲着,早在中央苏区的时候,他就带着红军战士搞“农事体育”,说白了就是帮老百姓种地。 在井冈山,他挑着担子把谷子从山下运到山上,一根扁担两只筐,硬生生练出红军的硬肩膀;到了兴国县,他光脚踩在田里插秧,热了就摘下帽子擦汗,看着跟普通农民没两样。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和日寇一起封锁根据地,军民吃饭穿衣都成了难题,朱老总就号召八路军战士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自己动手种地。 他自己先做榜样,捡粪积肥、开荒种菜,慢慢成了附近有名的种菜能手。 有回一位爱国人士来拜访,正好看见他满手泥巴、满脸汗水从菜地里走出来,当场就惊叹“了不起,八路军真是人民的子弟兵,总司令亲自种地,没见过”。 那时候办事处还成立了生产委员会,种的菜吃不完,就送给周边的穷人,老百姓拿到菜都高兴得不行。 后来他还发起筹备延安“九一运动大会”,就是想让更多人动起来,他总说体育是件能改风气的大事,得让军民都养成运动的习惯。 而他自己,也实实在在受益于一辈子的锻炼,晚年回忆起来还说“我就是因为从小锻炼身体,所以打了那么多年仗,没有掉过一次队,一点病也不生”。 他小时候就自己做单杠,每天天不亮挑完水,就去跑步、练单杠,后来还自己编了一套体操,有呼吸、踢腿这些动作,一共十个部分,几十年里每天早饭后、睡觉前都各做一次。 就算后来当了领导,也没落下锻炼,散步、爬山、游泳都喜欢,甚至特意住在楼上,就为了每天上下楼梯多活动活动。 这种坚持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融入了生活里,慢慢就养出了远超常人的体能。 红军长征过草地,环境差,吃的又少,多少人扛不住病倒了,可朱老总凭着早年练出来的好底子,不光没掉队,还能帮着照顾身边的战士,领着大家走出绝境。 这时候才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是一句空话,对朱老总来说,这副好身板就是他能在革命路上走到底的硬支撑。 朱老总这一辈子,就像用自己的身板给民族劈出一条路。 早年学体育,是想让中国人先强起来;投身革命,是用好身体扛着责任往前冲;后来推动体育事业,是想让更多人有能力为国家出力。 新中国成立后,他当延安新体育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名誉主席,还是在为老百姓的健康、为民族的未来操心。 一个人的强健或许是偶然,可把个人强健变成带动一群人、一个民族强健的担当,才是真正的伟大。
朱德总司令少有疾病,健壮异常,长征途中,他三次穿越草地,却未患疟疾,他自己曾说:
断代史鉴
2025-09-09 02:34:4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