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程子华率部秘密进关,途经密云时,听说密云只有2000守军,就打算花3

靖江的过去 2025-09-08 20:35:54

1949年,程子华率部秘密进关,途经密云时,听说密云只有2000守军,就打算花3个小时取胜,谁知,打了3天,才发现情报错了! 1948 年 11 月,辽沈战役结束,我军取得胜利。 东北野战军未及充分休整,便接到中央军委紧急命令:秘密进关,参与平津战役。 毛主席特意叮嘱,要配合华北军区部队,全歼傅作义麾下的王牌 35 军。 为避免傅作义察觉东北野战军动向,部队采取了多项隐蔽措施。 沈阳解放后,战士们公开举办庆功宴,包饺子、演节目,故意让北平的国民党特务看见。 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让傅作义误以为东北野战军仍在东北休整,暂无进关计划。 当时,程子华率领 4 纵与 11 纵,选择了更为隐蔽的路线。 他们没有走山海关,专门绕至喜峰口、冷口入关。 白天,部队寻找隐蔽处休整,避开敌人侦察;夜晚,则抓紧时间行军。 12 月初,部队抵达蓟县。 此时,侦察员返回报告:密云县城内,仅有一个保安团驻守,兵力约 2000 人。 程子华听后,皱起眉头。 他清楚密云的战略地位 —— 此地扼守平古铁路与潮白河渡口,是部队西进的必经之路。 若将这个 “钉子” 留在身后,后勤补给线随时可能被敌人切断。 他立即找 11 纵司令员贺晋年商议,最终决定:顺手攻克密云,清除这一隐患。 12 月 2 日,11 纵正式行动,准备攻打密云。 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142 师负责进攻县城东城与北城,143 师进攻南城与西城,144 师作为预备队待命。 战士们信心充足,认为这场战斗不难打,3 小时内即可结束。 但真正交战后,大家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密云城墙又高又厚,城墙上布满碉堡。护城壕内插满尖木桩,城外 200 米范围内的房屋全被拆除,无任何隐蔽之处。 战士们刚靠近城墙,就被敌人的火力压制,无法抬头。更严重的是,此前的情报存在巨大误差。 城内守军并非保安团,而是国民党 13 军的两个主力团,再加上热河保安团、警察大队,总兵力达 7000 人。 这些敌人装备精良,火力强劲。 142 师 424 团负责主攻城东北角,多次冲锋均被击退。 炸药包与手榴弹很快消耗殆尽,突击队战士伤亡超过半数,场面惨烈。 143 师 429 团是董存瑞生前所在的部队,此次负责进攻南城。 部队的 8 门山炮好不容易在城墙西南角炸开一个缺口。 5 连连长王永贵带领战士们顺着缺口冲锋,刚进入城内,就陷入敌人的交叉火力。 随后,双方展开巷战,逐条街道争夺,每前进一步都需付出伤亡代价。 战斗结束后,全连 170 人仅余 38 人。 幸存的战士浑身是血,刺刀上还挂着敌人的布条,无一人后退。 程子华在指挥部内,焦急得直跺脚。 他完全没料到敌人的防御如此坚固,更没想到情报误差会这么大 ——2000 人的情报变成实际 7000 人,且多为装备精良的主力部队。 前线不断传来伤亡报告,此时部队已陷入两难:若撤军,此前的牺牲将白费;若继续进攻,又会耽误西进计划。 程子华咬牙下令:调 144 师投入战斗,同时令 4 纵加快西进速度,务必按原计划切断平绥铁路,不能影响整体战局。 战斗持续三天三夜。白天战士顶炮火冲锋,夜晚摸黑挖战壕,城墙下尸积如山,护城河水染红。12 月 5 日下午,424 团再炸城墙,与 429 团会师,密云终被攻克。打扫战场时发现,敌人还有美式火箭筒,火力远超预期。 密云失守消息传到北平,傅作义惊觉东野已入关,立即令 35 军从张家口撤北平,派 104 军接应,打乱毛主席原计划。中央军委急令程子华:不惜代价赶赴平西,堵住 35 军。 程子华带部队日夜西进,虽因激战耽误时间,但 35 军军长郭景云行军缓慢。华北 2 兵团趁机在新保安设伏,最终围困 35 军。后来平津战役总结会上,毛主席批评程子华 “擅攻密云,打草惊蛇”,险些坏了全局。 从战术看,密云战役歼敌 5307 人、缴大量武器,是胜利的;但从战略看,它暴露东野意图,让傅作义警惕,还险些放走 35 军。这也留下教训:打仗情报准确是关键,小疏忽可能改战局。 对此,程子华后来在回忆录中反思:若当时绕开密云先断平绥铁路,结果会不会不同? 虽有遗憾,战士们的牺牲却为平津战役关键突破奠定基础。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一部分。 至今提 1948 年密云之战,仍有人想起王永贵,想起仅剩 38 人的 429 团,想起那些为北平解放、新中国成立战至最后一刻的战士。

0 阅读:546

猜你喜欢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