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某年,永新知县乌斯道去县里学堂拜谒孔子时,注意到大殿某处地面,隐约有个人形痕

史迹追踪者 2025-09-05 12:05:49

明朝某年,永新知县乌斯道去县里学堂拜谒孔子时,注意到大殿某处地面,隐约有个人形痕迹,觉得奇怪。 儒生贺仲善上前解释:“这是宋代谭家赵氏的身影,当年元 军南下,城里大半人都遭 杀害。谭家一家仓促逃到学堂避 难,乱 兵追来,见赵氏年轻貌美,就想施 暴。“ ”赵氏大骂:‘我公婆父母都死在你们手里,我恨不得把你们碎 尸 万段!我宁死不从!’” “乱 兵恼羞成怒,连她同怀里一岁的孩子一起杀 了,鲜血渗进地砖里。“ “从宋、元到现在,就算用沙石磨、烈火烤,这人形痕迹反而越来越清晰光亮。县里百姓敬重她,一直祭 祀她。” 乌斯道大受感动,拿出自己的俸 禄,把她的身影刻在石碑上,还写了纪念文章,刻在走廊墙上,读过文章的人都泪流满面,赵氏妇的名声也因此传遍四方。 一天晚上,月明如昼,夜凉人静,乌斯道的儿子乌熙独自坐在轩中,擦拭自己的琴,忽然有个美人走进来。 乌熙惊讶地问:“你是谁?” 女子行礼说:“我叫碧桃,是赵氏的侍女。我主母已位列仙班,在南岳魏夫人身边任职,太上老君因她的身影留在人间,怕有人亵 渎,本想派六丁神将取走,但文昌忠孝司说:身影留在孔子礼殿里,是蕞合适的地方。要是强 行取走,难免惊 扰 孔圣人,不如留在人间激励世人。” “太上老君同意了,命学堂的地灵时常守护,雷部巡视时按时检查。” “现在阴间建议,学堂地 灵只能从外面守护,要亲近照看,还是用旧人才好。因我没犯过错,就被派来守护。” “但我任职以来没地方住,只能暂居学堂的土地祠,想求您在我设个牌位,题‘故侍女钟氏神 主’。这样我能有个安稳住处,也能避免跟杂 灵混在一起。” 乌熙答应了,趁机问:“赵氏在南岳成仙,那她的公婆和丈夫呢?” 碧桃说:“一家百口都去了梯仙国。” 乌熙问:“什么是梯仙国?” 碧桃说:“刚得 道的人都去那里修 行,逐渐提升品级,像爬梯子一样,所以叫梯仙国。” 乌熙又问:“你为什么不一起去?” 碧桃说:“我前世是女医,误给人用药导致人流 产,这一世被罚做女子赎 罪,所以稍迟一步,还得等两世。” 乌熙说:“这么说你也是良家女子?” 碧桃说:“我小时候,父母因贫穷把我卖给赵氏,赵氏待我像亲姐妹。她嫁给谭家后,我也陪嫁过去。当时谭家正是兴旺时,我在他们身边侍奉,听了不少教诲,虽身份低微,也学了些诗礼。不多说了,阴阳殊途,我不能久留。” 说完就离开了。 次日,乌熙把这事告诉父亲,乌斯道觉得这事虽奇妙但太荒诞,没同意设牌位。 过了两个月,一天晚上,乌熙喝了酒睡不着,到轩前散步,闻着桂花香,赏着月光。这时碧桃又来了,行礼说:“前些日子求您的事,您答应了,我以为您会见义勇为,可等了这么久没动静。您有什么顾虑呢?” 乌熙说:“我父亲不信你,你能不能说件没人知道的事?我告诉父亲,有了证据或许能成。” 碧桃说:“记得元 军来前,主君把一枚铜钱系在孩子脖子上,逗他说:‘若遇到坏人,用这个买 命。’说完两人相对流泪。” “后来遇 害那天,铜钱不见了,孩子身边的血迹印出个钱影,只是看的人不仔细,没发现。这些事也只有我记得,世人是不知道的。” 乌熙记下这些,拿给父亲看。乌斯道还是不太信,派人去文庙,用水洗砖查验,果然在孩子身影旁看到清晰的钱影,众人都很震惊。 乌斯道于是在赵氏神座旁设了牌位,祭 祀了一番。 当晚,碧桃来道谢说:“感谢您设牌位,还赐祭 礼,无以为报。您爱弹琴,《广陵散》一曲早已失传,我曾跟着主君学过,还记得,现在传给您。” 她从袖中取出乐谱交给乌熙说:“您多保重,我不会再来了!” 说完就消失了。 从此乌熙琴艺大进,在浙中无 人 能 及,他对《广陵散》格外珍视,从不传人。 后来,乌熙死后,乐谱也失传了。 本篇故事源于《剪灯余话》,不知现在还能看到那个学堂以及人影吗? 关注@子虚先生讲故事 ,每天来看新故事#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大推荐#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史迹追踪者

史迹追踪者

追踪史迹,还原历史本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