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动用了否决权!9月1日,印度媒体称,印度否决阿塞拜疆加入上海合作组织。这是阿塞拜疆的巨大挫折!!阿塞拜疆有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员的巨大野心。但它在辛多尔行动期间公开支持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现在,印度已经阻止阿塞拜疆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这场否决,表面上看是一次外交程序中的常规操作,但背后的复杂博弈与情绪纠葛,却透露出印度“战略自主”路线的强烈印记。真正让印度动怒的,是阿塞拜疆在印巴冲突中的公开站队。 今年5月,印巴边境局势紧张,印度发动所谓“辛杜尔行动”时,阿塞拜疆外交部不仅公开谴责印度,甚至还高调力挺巴基斯坦。 总统阿利耶夫更是直言,两国是“高于一切的兄弟关系”。这番话在新德里听来,无异于火上浇油。巴基斯坦一直是印度最敏感的地缘对手,任何国家在这一议题上的表态,印度都不会轻易放过。 更何况,阿塞拜疆背后还有一个让印度同样戒备的盟友——土耳其。 土耳其与巴基斯坦走得极近,近年来不断向其提供无人机等先进军事装备,而这些装备正在前线实打实地给印度造成压力。这种背景下,阿塞拜疆与土耳其的亲密关系,自然也被印度归为“不可靠阵营”。 于是,我们看到印度开始系统性地反制:限制阿塞拜疆与土耳其的商品进口、收紧签证政策、暂停高校合作,甚至加大与阿塞拜疆宿敌亚美尼亚的军事合作,出口导弹强化关系。 种种动作,都在传递一个信息:阿塞拜疆,你选边站得太明显了。 而这次在上合组织中出手否决,堪称是印度将双边恩怨延伸至多边舞台的又一典型案例。此前印度就曾以反恐措辞为名,拒绝签署上合防长会议联合声明,矛头也是直指巴基斯坦。 这种一再借多边平台处理双边情绪的做法,让人不禁思考:在一个强调共识与合作的组织中,印度这样做,是坚持原则,还是为一己之私堵住了合作的大门? 阿塞拜疆之所以执着于上合,显然不仅是为了外交舞台上的亮相。它坐落于黑海与里海之间,地理位置重要,是连接中亚、南高加索乃至欧洲能源通道的枢纽。 在“全球南方”日益崛起的大背景下,上合组织若想实现更有力的南扩与战略延伸,阿塞拜疆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今,它被印度这一票挡在门外,上合的扩员进程难免再添波折。 印度的这一步棋,固然符合它一贯的“非结盟平衡术”——既不彻底倒向西方,也不愿全然融入东方。但问题是,当这种平衡演变成将个体立场凌驾于集体愿景之上时,是否还算是“战略自主”,恐怕就得打上问号了。
风向变了!包括经济时报、铸币报在内的多家印度媒体齐发声,中国城市的科技水平和治理
【2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