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年轻人玩的花!”8月湖北孝感,一女子突然发现13岁儿子频繁上厕所,而且在内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9-02 06:35:17

“还是年轻人玩的花!”8月湖北孝感,一女子突然发现13岁儿子频繁上厕所,而且在内裤上还发现了分泌物!女子起初以为是感染,可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儿子居然把蜡烛塞进了尿道!而且已经有三个月了,差一点就酿成大祸,最后通过手术才顺利取出!网友:真是个人才!   孝感医院的手术钳夹出那截4厘米长、带着轻微融化痕迹的蜡烛时,在场医护人员都松了口气。 再晚几天,这根被13岁男孩藏在尿道里的蜡烛,可能就会磨破尿道壁引发败血症,甚至影响他未来的泌尿功能。   三个月前,他偶然间觉得“把东西塞进尿道”好玩,便偷偷将蜡烛塞了进去,可塞进去后才发现根本取不出来。 他不敢告诉父母,怕被骂“不懂事”,怕被指责“学坏了”,只能每天忍受着频繁如厕的不适:晚饭前刚去过厕所,没吃两口又得跑; 内裤上总沾着黏糊糊的脓状物,他只能趁父母不注意偷偷换掉。这种“不敢说”的恐惧,比身体的疼痛更折磨人,直到母亲硬拉着他去医院,他才低着头说出实话。 而这三个月里,他的沉默,其实是在给家长“补救”的信号,可惜李女士一开始没读懂。   李女士的疏忽,始于“想当然”的判断。最初发现儿子频繁上厕所,她第一反应是“孩子可能感染了”,没多问孩子“哪里不舒服”“有没有做过特别的事”,就直接去药店买了消炎药; 看到内裤上的分泌物,她也只当是“感染加重”,继续让孩子吃药,却没注意到孩子“躲着她”的异常。 以前爱跟她分享学校趣事的儿子,那段时间总低着头说话,洗澡也特意锁门。直到一周后药效全无,孩子甚至开始抗拒上厕所,她才意识到“不对劲”。 很多家长和李女士一样,面对孩子的身体异常,习惯用“过往经验”代替“深度沟通”,尤其对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变化。 要么觉得“羞于启齿”,要么觉得“长大了自然会懂”,却忘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对身体的好奇往往伴随着“无知的冒险”。   医生的话,更点出了事件的核心:“这不是个例,每年都能遇到几起孩子往身体里塞异物的案例,有塞珠子的,有塞发卡的,大多是10到15岁的孩子。 他们不是故意闯祸,就是不懂危险。”13岁的男孩,正处于青春期初期,身体发育带来的变化让他对自己的身体充满好奇,但这种好奇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很容易走偏。 他可能从同伴口中听到过“奇怪的玩法”,也可能在网络上看到过碎片化的信息,却没人告诉他“尿道是敏感部位,不能随便塞东西”“异物滞留会引发感染甚至危及健康”。 这种“生理教育的空白”,让他把“危险”当成了“好玩”。   手术结束后,孩子恢复得很快,没几天就不再频繁上厕所,内裤上的分泌物也消失了。 但李女士却陷入了反思:“以前总盯着他的成绩,觉得只要学习好就行,从来没跟他聊过身体的事,也没告诉过他哪些事不能做。” 其实,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误区——把“教育”等同于“成绩”,却忽略了“常识教育”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告诉孩子“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能随便触碰”“不能往耳朵、鼻子、尿道里塞东西”,不是“没必要的唠叨”,而是在给孩子建立“安全防线”; 让孩子知道“遇到身体不适要及时告诉家长”,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在消除他们“不敢说”的恐惧。   这件事也给所有家长提了个醒: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要“先懂再教”。 首先要理解,这个年纪的孩子对身体好奇是正常的,不要一发现异常就批评指责,而是要耐心询问原因,让孩子知道“说出来不会被骂”; 其次要主动普及生理知识,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解释“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危险行为的后果”,比如可以结合案例告诉孩子“往尿道塞东西会导致感染,严重时要做手术”; 最后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让他们明白“家长是他们的后盾,遇到任何麻烦都可以求助”。   而那个13岁的男孩,也用自己的经历提醒着同龄人:好奇可以,但一定要分清“好奇”和“危险”的边界,别让一时的冲动,酿成一辈子的遗憾。 信源:13岁男孩将蜡烛塞入尿道,医生紧急提醒 2025-08-31 14:56·极目新闻

0 阅读:183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