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年,21岁王昭君嫁给70岁的匈奴单于。3年后,单于去世,他的继子复株累

历史探花 2025-09-01 09:26:49

公元前33年,21岁王昭君嫁给70岁的匈奴单于。3年后,单于去世,他的继子复株累对王昭君说:父亲已逝,你要改嫁于我!王昭君恼羞成怒:这不合规矩!复株累道:“这是匈奴的规矩!” 王昭君,公元前52年出生在南郡秭归县,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兴山县。家里条件一般,父亲王穰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但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王昭君从小就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样样拿得出手,尤其是琵琶弹得那叫一个绝。她长得也好看,村里人都说她是个美人胚子,名声传得挺admit她早晚得出人头地。 到了公元前36年,汉元帝下令全国选美,要充实后宫。王昭君的美貌和才华让她被挑中,送进了长安的皇宫。那时候她才16岁,满心期待能开启新生活。可谁想到,命运跟她开了个大玩笑。 进了宫,王昭君却没捞着好日子。按规矩,宫女得靠画像给皇帝挑,可负责画画的毛延寿是个贪财的家伙。谁给钱多,他就给谁画得漂亮点。王昭君性子耿直,不肯掏钱贿赂,结果毛延寿故意把她的画像画得不好看。汉元帝光看画像,根本没召见过她。就这样,她在宫里整整待了六年,冷冷清清,没人问津。 这六年,她也不是啥也没干。她继续练琴、学书,磨砺自己的才艺。可宫里的生活太压抑了,她一个有想法、有才华的女子,只能被困在高墙里,日子过得像一潭死水。 公元前33年,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来汉朝朝见,提出想跟汉朝和亲。汉元帝不想送公主出去,就打算从宫女里挑一个,封为公主,嫁过去。王昭君听说这事,主动站了出来。她受够了宫里的寂寞,也想着能为国家做点啥。汉元帝见她真人,惊艳得不行,后悔没早点发现她。可话已出口,和亲的事改不了,呼韩邪单于也点名要她。 就这样,21岁的王昭君收拾行囊,带着汉朝的期望,踏上了去匈奴的路。呼韩邪单于70岁了,比她大整整49岁。两人年龄差这么大,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更是天壤之别。可王昭君没抱怨,她努力适应草原生活,学匈奴话,了解他们的风俗。呼韩邪封她为“阏氏”,地位挺高,她还管着后宫的事务,干得有模有样。 她不光是单于的妻子,还经常在汉朝和匈奴之间传话,促进贸易和交流。那几年,汉匈关系缓和了不少,王昭君功不可没。可生活上,她过得并不开心。呼韩邪单于年纪太大,身体也不好,两人交流少得可怜。她一个年轻女子,守着个老夫,日子有多难熬可想而知。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病死了,留下王昭君和他们的小儿子伊屠智牙师。单于一走,匈奴上下都挺乱。王昭君抱着孩子,既伤心又发愁。她知道,接下来日子不会好过。 果然,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接了单于的位置。这家伙比王昭君大两岁,长得五大三粗,性格也挺硬。他早就听说王昭君长得美,心里有点想法。单于死了没多久,他就找上门,说要娶王昭君做妻子。 王昭君一听,气炸了。她是汉人,讲究礼教,哪能接受这种事?在她眼里,父死子娶庶母是大逆不道。她直接拒绝,说这不合规矩。可复株累不依不饶,说这是匈奴的传统,父死后,儿子可以娶庶母,保持家族稳定。王昭君怎么都想不通,这种习俗对她来说太离谱了。 这事把王昭君逼到了绝境。她不想违背自己的原则,可又怕得罪复株累会害了自己和儿子。她左思右想,决定向汉朝求救。她连夜写信给汉成帝,讲了自己的困境,说想带儿子回南方。她在信里满是对家乡的想念,字字都是心酸。 信送出去好几个月,汉成帝的回信才到。结果让人失望,皇帝说她得“从胡俗”,意思是让她听匈奴的规矩,嫁给复株累。王昭君拿到信,心都凉了。她觉得自己被汉朝抛弃了,孤零零地被扔在草原上。 没办法,她只能认命。她嫁给了复株累,可这婚姻一点幸福都没有。复株累忙着管部落的事,对她不冷不热。她一个人拉扯孩子,教他们汉字、弹琵琶,想在异乡留住点故乡的影子。夜里,她常一个人弹琴,琴声听着让人心里发酸。 王昭君跟复株累过了11年,生了两个女儿,叫须卜居次和当于居次。她还是没闲着,用自己的身份帮汉匈两边搭桥,维持和平。公元前20年,复株累也死了。新单于且麋胥上位,又看上了她。那时候她34岁,经历了不少事,可模样还是那么出挑。为了孩子,她又一次妥协,嫁给了且麋胥。 这次婚姻没多久,公元前19年,王昭君病了。她躺在帐篷里,身体一天比一天弱。她想着家乡的山水,想着汉宫的日子,心里苦得不行。不久,她就去世了,才35岁。 她死后,汉匈两边的人都挺惋惜。她儿子伊屠智牙师后来在部落争斗里被杀,也没逃过悲剧的命。她被埋在漠北,墓上长满了草,人称“青冢”。她的故事就这么传了下来,成了历史里抹不去的一笔。

0 阅读:486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95

用户12xxx95

7
2025-09-01 12:21

心有男儿志,可惜女儿身

猜你喜欢

历史探花

历史探花

感受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