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丁先国(1909年8月—2001年11月11日),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丁家畈村人,一生历经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多个重要时期,在军事作战、后勤保障等领域贡献卓著,其生平轨迹深刻印证了一名革命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1909年8月,丁先国出生于湖北麻城的普通乡村,早年便受到革命思想的感召,1927年8月加入本村赤卫队,同年11月13日参与黄麻起义,投身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浪潮;1929年11月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毕生精力与党的革命事业紧密相连。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丁先国从基层战士逐步成长为军队政工与指挥骨干,先后担任鄂豫皖红四军九师二十八团二营五连副班长、红四军十三师三十九团三营九连班长、红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重机枪连排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红九军特务团政治处主任、红九军二十七师八十一团政治处主任、红九军二十七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四局科长兼政治委员、红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四军十师政治部主任等职,期间参与和指挥了攻打湖北新洲城、孝感县双桥镇、黄安县田树岗、河南豆腐店、黄安县洪石、沙口、七里坪、河南光山县团山诸城等多场关键战斗,在战火中锤炼出过硬的军事素养与指挥能力,为巩固和发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推动红军发展壮大立下汗马功劳。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丁先国转战华北、华中抗日战场,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补充团政治委员、太岳军区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一军分区司令员、抗大总校高干科学员兼排长、延安中央党校第二部五支部学员、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三十九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二十七团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与山西乘头、河南昆山、奇袭阳明堡和神头岭伏击战等经典战役战斗,在敌后战场带领部队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伪军嚣张气焰,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抗日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丁先国继续在军事一线奋战,历任陕南豫鄂陕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十三纵三十七旅副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十四纵四十一旅政治委员;1949年担任70军209师政委,随着解放战争基本结束,步兵部队进行整编,70军及所属209师较早撤销番号,丁先国服从组织安排,转而投身后勤战线,开启了他在后勤保障领域的重要实践。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丁先国奔赴朝鲜战场,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参与组织上甘岭、金城等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统筹物资供应、伤员救治与运输调度,为前线作战提供了坚实的后勤支撑。回国后,他继续深耕军队后勤建设,历任总后重庆办事处主任、主任兼政治委员,总后重庆办事处主任兼后勤工程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兼重庆办事处主任等职,期间领导所属仓库、医院、运输部队完成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的部分保障任务,组织实施西南地区部分战略后方基地建设,参与领导筹备、组建后勤工程学院,并按照上级部署组织修建平战结合的后方仓库;1969年升任总后勤部副部长,1983年10月按正兵团职待遇离职休养。 1955年,丁先国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份荣誉是对他多年革命贡献的高度认可。2001年11月11日,丁先国在重庆市逝世,享年93岁,他的一生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作战一线,还是在繁杂细致的后勤岗位,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革命军人的使命与誓言,其事迹与精神被永远铭记。
开国上将许世友,有两次机会达到大将的高度,为啥都错失了?“1955年9月27日
【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