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有百姓声称看到一个形如帽子、通体发光的 “帽妖”,它能在空中漂浮,夜晚潜入民宅抓走成人和孩童。 北宋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京师开封乃至整个西京(洛阳)地区,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恐慌,史称“帽妖案”或“妖物惊扰”。此事并非乡野奇谈,而是被严肃地记录于《宋史·五行志》、《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方史籍之中。 据记载,当年五月,西京河南府(今洛阳)首次有百姓声称,在夜晚看到一种诡异的怪物。它被描述为形似帽盖(或称“席帽”),能在空中飞行,通体发出耀眼的光芒。更令人恐惧的传言是,这个“帽妖”会在深夜潜入民宅,伤害甚至抓走屋内的成人和孩童。 谣言一旦传开,便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和发酵。从西京到京师开封,整个地区陷入了极大的恐怖之中。为了抵御所谓的“帽妖”,百姓们纷纷采取自救措施。每到夜晚,家家户户紧闭门窗,青壮年男子们则聚集在一起,手持棍棒刀斧,彻夜敲击铜铁器皿发出巨大声响,试图以此吓退妖物,整座城市夜夜喧嚣,无人安眠。 这场恐慌很快从民间骚动上升为了重大的政治事件。消息传至皇宫,连宋真宗赵恒都亲自过问。他下令朝廷彻查此事,严惩造谣惑众之徒。 当时,留守西京的王嗣宗(后由王曙接任)负责处理此案。他断定这并非什么真实存在的妖物,而是由谣言引发的群体性癔症。为了稳定民心,他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措施:下令夜间实行宵禁,一旦发现散布“帽妖”谣言者,立即逮捕甚至格杀。在京师,开封府知府吕夷简(后来的宰相)也持同样观点,他处理此事的方式更为巧妙。据载,他夜间派人暗中观察,一旦发现百姓因恐惧而聚集喧哗,便派人去查询源头,但对外只声称是“疑其为妖者,捕送官”,实则安抚多于镇压,逐渐平息了京师的恐慌。 最终,经过官方强力弹压和一段时间的疏导,这场席卷两京的“帽妖”风波才逐渐平息。史书将此事归类于“五行志”中的“诗妖”或“人疴”,意指其根源并非天灾,而是源于人心的恐惧和社会的不安情绪。有现代学者分析,此事可能与当时真宗皇帝晚年沉迷封禅、祥瑞,朝政略有松弛,社会存在一种潜在的不安感有关,一个小小的谣言便足以点燃全社会的集体恐惧。 不知道现代飞碟研究者有没有关注到这段历史?北宋帽妖事件
北宋年间有百姓声称看到一个形如帽子、通体发光的“帽妖”,它能在空中漂浮,夜晚潜
海冬谈文
2025-08-25 18:33:06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