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狠人!”天津,一男子买了一套房子,看到房子由1万一平涨到3万时,他连夜把家门砸了,将一楼200平的大堂圈入自己地盘,其他业主气愤报了警,而男子却说自己有产权,网友:房产证上有测绘图,请公布这套房屋房产证上的附件测绘图!
信息来源:新晚报2025年8月16日
津门一隅的居民小区,夜幕像块浸了墨的绒布刚罩严实,一桩蹊跷事便不请自来,硬生生搅碎了往日里那股子安稳劲儿。
小区里出了桩怪事,一位业主悄悄找来施工队,愣是对楼栋一层那片近两百平米的公共大厅动了工,自顾自地改了起来,这事儿一出来,就引得不少人议论纷纷。这个原本属于所有住户进出的共享空间,在一夜之间被迅速砌筑起墙体。
施工队意图将这片公共区域彻底封闭,化作个人私有。第二天清晨,居民们走出家门,赫然发现大堂已变了模样。曾经宽敞明亮的空间被围堵,只留下一条窄小的通道供人通行。
突如其来的巨变,让小区居民们感到震惊,随之而来的更是难以平复的愤怒。事件的核心矛盾由此浮现:涉事业主坚称自己拥有这片区域的产权。
但其他业主和公众对此说法表示强烈质疑。在不少人看来,个人的产权证里,绝无可能把公共大堂单独列进去。有网友直接呼吁该业主公开其房产证上的附图测绘资料,以证明其主张的清白。
此次私自改造的背后,无疑隐藏着巨大的经济诱惑。涉事小区位于天津河西区梅江地段,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不断上涨的房价而备受关注。据了解,该业主多年前购入此房时,价格远低于现在。
如今,这片区域的房价已从每平方米1万元飙升至3万多元。据估算,被圈占的200平方米空间,按目前市价价值高达数百万人民币,具体数字大约在600万到700万元之间。
业主选择在深夜偷偷施工,而非通过正当途径解决,这种做法本身就引发了广泛的怀疑。这种隐秘行动,似乎也印证了人们对其产权主张合法性的心虚。
公共区域的大堂若遭人擅自侵占,所造成的后果远不止是空间被无端挤占,更会催生出不容忽视的安全风险,这无疑给整体环境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楼道里那条曾几何时畅通无阻、光线充足的通道,如今早已被各式各样的杂物侵占得严严实实。放眼望去,只剩下一道窄得几乎容不下一人侧身的空隙,楼里住户的安全就像悬在细线上的重物,随时可能坠落。
楼里那条原本敞亮开阔的过道,如今被杂物堵得水泄不通,仅剩下一条逼仄的缝隙,居民们的安危时刻悬于一线,隐患触目惊心。这些隐藏的隐患,简直是把整栋楼住户的性命当成了儿戏,全然不顾他们的安危。
面对业主的侵权行为,小区居民的维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据报道,小区的保安人员在深夜发现了施工动静并及时上报。
但物业经理对此事的态度显得模糊,声称不归其管辖,这种推诿的态度加剧了居民的不满。这暴露出物业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不足。
虽然《民法典》等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住宅小区的楼道、大堂、电梯井等都属于全体业主共有部分,任何个人无权擅自侵占或改变。
但在实际操作中,单个业主往往缺乏足够的法律诉讼主体资格,也可能因维权过程的漫长和复杂而选择放弃。这使得侵权者有机可乘。
面对争议,社会各界,特别是网络舆论,对涉事业主提出了明确要求:公开其房产证上的附图测绘资料。要明确房屋究竟归谁所有、产权边界划在哪里,这份测绘图起着决定性的证明作用。
事件也引发了对社区治理和公共空间维护的深层思考。过去,类似侵占公共空间的事件并不少见,比如占用楼顶物业房或在公共车位安装地锁。
这些行为背后,往往是侵占者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业主维权成本高的弱点。然而,成功的案例也表明,当业主群体能够团结起来,采取集体行动时。
甚至以停止缴纳物业费等方式施压,那些企图侵占公共利益的人,最终往往会妥协,拆除违规设施。这显示了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当下,公安力量、社区管理机构及其他涉事监管单位已着手处理该情况,正开展细致的核查工作。
事件的最终解决,将取决于被圈占的200平方米大堂,究竟是业主声称的私有产权,还是全体业主共有的公共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