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狂飙:三大维度拆解“新基建印钞机”的投资密码 最近算力圈炸了!工信部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扔出王炸消息:国家级算力平台正式贯通10省资源,智能算力规模今年要冲40%增长,更放话要死磕GPU芯片突破。政策点火+技术爆破+资金扫货,算力板块俨然成了资本市场的“永动机”。 增速篇:40%增长打底,AI算力开启“狂暴模式” 工信部数据亮剑: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已达788EFLOPS,400G高速端口暴增到1.4万个。但更恐怖的是增速——2025年智能算力还要再飙40%,相当于每天新增2.16EFLOPS算力(约等于270万块RTX4090显卡同时开工)。 需求侧火山喷发:大模型军备竞赛进入“参数通胀”时代,千亿级3D多模态训练已成标配。行业内部流传着一组数据:头部AI公司每月算力开支超10亿,但订单满足率不足60%,“抢算力”比抢茅台还疯狂。 供给侧硬核升级:国产GPU企业半年斩获230亿订单(某龙头厂商三季度产能排期已到2026年),液冷服务器渗透率从5%猛蹿到25%。用产业大佬的话说:“现在不是拼技术,是拼交货速度。” 这种供需剪刀差下,算力产业链就像插着火箭的印钞机——上游芯片厂订单接到手软,中游数据中心忙着扩建液冷机柜,下游云厂商甚至玩起“算力期货”锁价。行业增速每增加1个百分点,对应产业链利润池就扩大200亿,这哪是生意?分明是躺赚! 基本面篇:从“东数西算”到“算力电网”的质变 国家算力平台打通10省资源绝非表面文章,背后是底层逻辑的颠覆: 资源错配终结者:山西的风电、宁夏的光伏直供东部算力中心,PUE压到1.422意味着每度电多赚0.3元利润。以往因地域导致的“长三角算力饥荒、西部机房空转”正式成为历史。 技术护城河成型:GPU国产替代不再是口号。某国产芯片实测推理性能达到A100的85%,而成本仅60%, 中科曙光 等厂商包机从台积电拉光刻胶的场面,堪比当年华为囤麒麟芯片。 生态降维打击:算力平台整合110个算力产品、90个大模型,相当于搭建“算力淘宝”。中小企业无需自建机房,在线调用价比传统采购低30%,这直接催生万亿级增量市场。 基本面的质变体现在财报上:头部光模块企业净利率从12%跳涨到22%,国产GPU公司预收账款同比增长470%。算力行业的赚钱模式,正从“堆硬件”转向“卖服务+吃技术溢价”。 资金篇:机构游资罕见“双簧戏”,三大信号曝光布局路径 资金从不撒谎: 信号1:机构重仓锁死赛道:二季度公募对算力板块配置比例创历史新高(12.8%),某千亿基金经理直言:“现在不配算力,等于2015年不买茅台。” 信号2:游资围猎技术迭代:CPO(光电共封装)概念股7天5板,背后是400G光模块批量交付的硬逻辑;液冷概念被疯炒,实则对应下半年80亿订单释放。 信号3:产业资本All in:国家大基金三期200亿专项投向存算一体芯片,阿里腾讯年内算力资本开支调高40%。产业大佬用真金白银投票,比任何研报都有说服力。 但要注意资金的新偏好:机构抢筹国产GPU、存储芯片等“卡脖子”环节,游资猛攻液冷、高速连接等渗透率暴增赛道。两条主线并行,既避开了内卷厮杀,又吃透政策红利。 尾声:警惕泡沫,但别错过十年一遇的浪潮 算力投资切忌无脑追高,两个风险必须防: 伪概念股浑水摸鱼(尤其蹭热点的中小厂商); 技术路线突变风险(如量子计算颠覆传统架构)。 但更应看到历史性机遇:当算力成为水电气一样的基础设施,所有参与者都将享受“收税权”式的长期红利。牢记三个原则:抓国产替代核心(GPU/存算芯片)、跟紧技术迭代节奏(液冷/硅光)、死磕业绩确定性(订单锁定率超80%的企业)。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在算力狂潮里,做不了淘金者,至少当个卖铲人。
算力狂飙:三大维度拆解“新基建印钞机”的投资密码 最近算力圈炸了!工信部在20
袁绍八点
2025-08-25 15:26:25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