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解放战争,大家都说是人心向背决定了最终的战争结果,这是没错的。可你有没真正思考

古往奇趣角 2025-08-25 05:12:34

对解放战争,大家都说是人心向背决定了最终的战争结果,这是没错的。可你有没真正思考一下,造成人心向背的决定性力量是什么?其实这个说起来也并不太复杂。 抗日战争打响后,为保持统一战线,解放区停了早期土地革命,转向减租减息。将农民原交的五成租子降到二成半,这调整虽小,却直接减轻负担。中国那时九成人是农民,他们的倾向基本决定大局。这政策在各地推行,农民多留粮食,生活改善,生产积极性上来了。在山东,干部进村解释新规,农民算账后发现能多养家口,就自发组织交涉,地主不得不让步。 进入内战,农民为保利益,积极参军或支前。报名入伍的带干粮,运物资的推车上路,抬伤员的组队行动。这让解放军兵源不断,后勤保障高效。相比国民党靠抓壮丁和强征民夫,士兵没斗志,运输常出问题。解放军则靠自愿补充,资源及时到位。 资料显示,1946年五四指示后,近一亿农民获土地,这直接支持了战争。 二五减租源于1926年国民党纲领,但共产党实际推行更彻底。国民党虽提减租25%,但执行不力,常成空谈。比如浙江1928年推二五减租,地主阻挠,1929年就取消了。 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推行减租减息,不仅缓和阶级矛盾,还促进生产,支持抗战。农民从减租中受益,就转向支持共产党。 解放战争中,这人心向背体现在支前上,沂蒙根据地农民通过减租,负担减轻,积极参战。 1947年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土改更深入,废除封建制度,农民成了土地主人。 这政策不是一蹴而就,早期有左倾错误,如侵犯中农,但中央及时纠正,确保公平。 国民党土地改革失败,因为代表地主利益,减租难以推进,苏北萧县1946年试行二五减租,但行政不作为,效果差。 共产党则实事求是,结合群众反馈调整。减租让农民看到实惠,就自发支援战争。 解放战争胜利靠一亿六千万农民支持,而这源于土改。 二五减租虽是过渡,但决定了人心。国民党抓兵,民众躲避;共产党政策,民众主动。这对比说明,决定性力量就是土地调整带来的利益变化。农民占多数,他们的心一转,战争走向就定了。政策执行中,共产党注重宣传鼓动,如人民日报报道土改,动员农民。 这让减租不只是经济,还成了政治动员。国民党虽有类似政策,但立场决定执行弱。共产党彻底革命性,让减租发挥最大作用。 人心向背不是抽象的,就源于这些接地气的政策调整。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古往奇趣角

古往奇趣角

奇趣视角,发现历史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