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驻韩大使做出了一件意味深长的事。8月19日,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抛开了韩国政府,赴坡州祭扫韩国前总统卢泰愚的墓地,只由卢泰愚的儿子,现任韩国东亚文化中心院长的卢载宪陪同。 中国此举引发了韩国媒体的热议,这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这一举动在中韩建交33周年前夕,显得尤为意味深长。它不仅是对中韩关系奠基者的缅怀,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传递出中方对两国关系未来走向的深刻思考。 卢泰愚是中韩建交的关键推手。1992年,他顶住内外压力,以战略眼光作出与华建交的决定,为韩国开辟了经济发展新机遇,也为东北亚区域稳定注入重要动力。 正如戴兵大使所言:“吃水不忘挖井人。”祭扫之举,是对卢泰愚历史贡献的郑重致敬,更是对建交初心的重温。 中韩关系从“友好邻邦”到“战略合作伙伴”,历经风雨而不断深化,背后正是基于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的远见与担当。 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韩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双方的年轻人在网上增加互信、了解,我们的景区每年接待超千万次的韩国游客,中国制造的产品更是摆在韩国超市货架上,深受对方喜爱。 然而,地缘政治的阴影始终笼罩双边关系:韩国在安全上依赖美韩同盟,部署“萨德”系统、参与美日印澳合作等举措,与中方的战略关切存在矛盾。 美国对华“脱钩”战略的压力,更让韩国陷入两难境地。 戴兵此行,恰似一剂清醒剂,提醒韩方勿忘历史选择中的自主与智慧,共同守护合作根基。 韩国总统李在明当下的处境颇具代表性。中国一早就给他寄去了阅兵邀请函,结果他左右为难,直到13天后才给答复,拒绝来北京。这小孩子过家家的为难,生动的展示了韩国的处境。 对于韩国而言,夹在中美两个军事大国间,让他每走一步都得慎之又慎,而且面对特朗普挥来的关税大棒,它只能疲于应付。 迫于美国削减驻军风险,李在明只得倒向美国,他公开承诺“韩美同盟第一位”,比竞选时批评尹锡悦“过度亲美”的态度彻底逆转。 但我们依旧宽以待人,戴兵祭扫卢泰愚墓地后,随即向韩国国会议长发出阅兵邀请,正是以历史纽带为桥梁,推动韩方超越短期困境,回归合作主基调。 中韩关系的未来,需要超越当下的战术摇摆,重拾战略共识。卢泰愚当年的决断启示我们:真正的国家利益,在于以自主判断把握历史机遇。 当前,中韩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文化互鉴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完全能够开辟共赢新空间。 戴兵大使的祭扫之行,不仅是外交礼仪,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中朝两国同为亚洲邻邦,世代良好,应该共同为两国百姓的利益考虑。 对此,大家怎么看?
彻底决裂了。当地时间8月1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观点报》采访时,罕见地
【181评论】【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