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道光帝朱笔一挥,将民族英雄林则徐“发配”新疆伊犁。刑部官员们却

海边观潮客 2025-08-21 00:31:06

1844 年,道光帝朱笔一挥,将民族英雄林则徐 “发配” 新疆伊犁。刑部官员们却对着诏书直挠头 —— 这哪是流放犯人的操作?​ 你猜诏书里写了啥?“革去四品卿衔,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听着够严厉,可后面跟着句 “着沿途督抚照料,允其带家眷、随员及常用书籍”。​ 这诏书读下来,任谁都得愣一下。流放犯人哪有这待遇?一般被发配的,要么孤身一人颠沛流离,要么路上没人管,能活着到地方就不错了。可林则徐这 “发配”,沿途督抚得照料,家眷随员能带着,连常用的书都让带,倒像换个地方办公似的。​ 道光帝这心思也够绕的。说罚吧,“效力赎罪” 的名头摆着,官衔也革了;说没罚吧,伊犁那会儿偏远得很,离京城几千里地,可不是什么好去的地方。可偏偏加了那些照料的话,明摆着是放低姿态,不想真让林则徐受太多苦。​ 刑部官员挠头也正常,毕竟没见过这么 “拧巴” 的流放。说到底,还是林则徐在道光帝心里分量不一样。当年虎门销烟,他是替朝廷扛事的人,虽说后来鸦片战争吃了败仗,道光帝得找个人 “问责”,可心里清楚他的能耐和忠心。真把他当普通犯人磋磨,别说朝廷里有人不答应,道光帝自己怕是也舍不得。​ 带家眷随员,能让他在伊犁少些孤单;带常用书籍,是知道他闲不住,到了地方也能接着琢磨事。这哪是 “发配”,更像道光帝找了个台阶,既做了表面文章,又悄悄护了自己看重的臣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7

猜你喜欢

海边观潮客

海边观潮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