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都不要了!联合国伸手找中国要钱,中国记者反问美国到底欠了联合国多少钱? 如今的联合国,真的是形同虚设,早已变成了各国利益角逐的舞台。 一场又一场的辩论,无论是关于国际争端、气候变化,还是人道主义危机,几乎都变成了无休止的争吵。 各国代表嘴炮四起,热衷于争夺话语权,却早已丢失了最基本的合作精神和尊重,秩序荡然无存。 那些原本承诺为世界提供稳定与公正的规则,现在看来,不过是纸上谈兵。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联合国的主要资助者之一,美国的行为更是让人堪忧。 它一方面对联合国事务指手画脚,试图将其当成自家后院,另一边却常常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应有的会费。 联合国伸手找中国要钱这事,起因是联合国秘书处突然公开呼吁会员国“紧急注资”,甚至把目光盯上了中国。 等她说完后,咱们的记者当场就反问了一句:“美国欠联合国的28亿美元什么时候还?” 话音落下,现场瞬间鸦雀无声,这个问题太直接,也太致命。 截至2025年1月,联合国的账本上,来自美国的欠款数字触目惊心,累计拖欠高达28亿美元,占所有成员国欠费总额的70%以上。 美国的这笔巨额债务,直接影响了联合国的日常运作,尤其是常规预算的15亿美元欠款,对于一个全年预算仅37亿美元的组织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联合国的日常工作,包括维和行动、人道援助等,都依赖这些资金,而美国的拖欠让这些项目的资金链处于崩溃边缘。 美国政府的拖欠历史由来已久,早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就已经多次拖延支付联合国的会费,并撤回数亿美元的资金,直接导致全球数十项人道救援行动停摆。 这不仅仅是一个财务问题,更是全球各地陷入危机的民众的生死攸关问题。 联合国的官员们甚至发出严厉警告,如果资金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不仅仅是项目无法正常运作,甚至会引发严重的人员伤亡。 面对这些危机,联合国的资金状况依旧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2025年5月,秘书处最终宣布了一个痛苦的决定:削减20%的预算,并裁员6900人。 为了节省开支,甚至连纽约总部的一个员工入口都不得不关闭,这让整个联合国总部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更严重的是,联合国的人道主义行动也因此受到了致命打击。 许多最需要援助的地区,面临资金断裂的困境,导致救援计划停滞不前,全球范围内的民众急需的援助无法及时到位。 尽管如此,联合国却依旧无法采取有效措施约束美国的拖欠行为。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19条,任何国家如果拖欠会费超过前两年应缴费用的总和,应该被暂停投票权,但在美国面前,这条规则总能找到变通的办法。 华盛顿政府精妙地操作,总能在触发惩罚条款的最后时刻,精准地补缴一小笔费用,金额刚好够保住投票权,依然可以继续拖欠剩余的会费。 美国的这种做法,让联合国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是急需资金维持运作,另一方面却无法对拖欠者实施有效惩罚。 这种行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以“会费不公”或“效率低下”为由,把拖欠会费当成了一种政治工具。 特朗普政府曾想过把应缴费用降到零,到了拜登政府,欠款不仅没少,反而还在增加。 美国一手造成的联合国财务危机和信任危机,意外地让一个过去无法想象的话题浮出水面:联合国总部,是不是该搬家了? 最先行动的是日本,东京都知事正式向联合国递交申请,希望将总部迁至东京。 他们给出的理由非常现实:东京都市圈经济规模达1.8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完善,而且因为日元贬值,办公和生活成本比纽约低了40%以上。 日本还积极邀请非洲和拉美的代表去考察,展示东京的安全与高效。 欧洲国家力挺日内瓦和维也纳,强调欧洲的“中立传统”。 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则希望总部能迁往南非或巴西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彻底打破西方的垄断。 面对各方的热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态度非常谨慎。 他只是回应说“已收到多国合作意向,正在综合评估”。 这种表态,既不明确支持,也不直接反对,为联合国留下了最大的回旋余地。 事实上,比起“搬家”这样伤筋动骨的大动作,联合国已经在悄悄进行一场更为务实的自救。 一种“分散化办公”的模式正在加速推进。 在2026年的预算计划中,联合国已经打算将部分部门从纽约迁往肯尼亚的内罗毕或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这些城市的运营成本要低得多,预计每年能节省1200万美元。 这些举措看似只是为了省钱,但每一次成功的迁移,都意味着联合国对纽约的依赖减少一分,美国作为东道主的特殊影响力也被削弱一分。 同时,联合国还在讨论允许成员国用多种货币缴纳会费,这也是在不动声色地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所以,联合国总部最后到底会不会搬离纽约?也许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脸都不要了!联合国伸手找中国要钱,中国记者反问美国到底欠了联合国多少钱? 如
文史小将
2025-08-15 16:40: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