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台湾飞行员黄植诚,驾驶最先进的飞机向大陆投诚,却被后座飞行员察觉,黄植诚一惊,随即说:“你要是不想回大陆,那就跳伞吧!” 1981年8月8日,福建的天空格外晴朗,但突然,一架不明身份的战机出现在雷达上,飞行路径来自台湾方向。 福建军区的指挥官立刻警觉,认为可能是敌方的侦察机或者突袭队伍。 紧张的气氛迅速蔓延开来,空军和地面指挥员紧急做出反应。 没过多久,战机的无线电突然开通,传来了一位飞行员的声音:“大陆解放军你好,我是台湾空军第五飞行大队飞行员黄植诚,现在驾驶F-5来向大陆投诚。” 这一声清晰的广播,让在场的解放军指挥员和技术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他们开始制定迎接方案,协调空中指引与接应程序。 与此同时,在那架战机的驾驶舱内,黄植诚的心情异常复杂。 狭小的舱内,他的双眼湿润,眼前所跨越的,不仅是台湾海峡,更是他心中无数年的挣扎与困惑。 他从小受父亲与家族的影响,成为空军飞行员,而在加入台湾空军后,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效忠的政府并非自己理想中的那片土地。 今天,他做出了改变命运的决定,跨越历史与血脉,飞向大陆,去追求内心的信念与未来的可能。 黄植诚的出身和履历无可挑剔,他1952年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国民党空军中队长,二哥在情报部门工作,连母亲都被评为“模范母亲”。 他本人更是天赋过人,12岁就能拆装P-51战斗机的火花塞,从空军官校毕业时,是同期两千人里唯一能飞五种战机的学员。 凭借超过2100小时的飞行经验和精湛的低空飞行技术,他赢得了“云中鬼影”的称号,并在26岁那年就晋升为少校考核官。 这样的资历,让他本该在军中平步青云。 可偏偏是这样一个人,内心却藏着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想法。 这一切都源自他的家庭,他的父亲,那位墙上挂着金门炮战授勋照片的战斗英雄,直到临终前,嘴里念叨的还是山东老家院子里的那棵枣树。 这种对故土的思念,深深地影响了黄植诚,在他心里埋下了根。 1979年,他在金门捡到一份大陆的《告台湾同胞书》,上面“两岸血脉相连”几个字,让他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归属。 之后,他偷偷收听大陆广播,听到的不是官方宣传的贫穷落后,而是深圳特区热火朝天的建设。 这种信息上的巨大反差,不断冲击着他的认知。 思想的变化,很快就惹来了麻烦。 1980年春节,他在军官俱乐部随口说了句想回广西老家扫墓,结果没过多久,宪兵队就找上门来,抄了他的家,说他“思想有问题”。 从此,他的电话被监听,摩托车胎也经常被人扎破。 最让他无法接受的,是军中有些同僚竟然认真讨论要“联合越南反攻大陆”。 这种言论彻底让他感到心寒和失望,他意识到自己在这里已经被孤立,那个“回家”的念头,从一个模糊的愿望,变成了一个必须实施的计划。 1981年8月8日清晨,桃园机场雾气蒙蒙。 黄植诚接到带飞学员许秋麟的任务,他知道机会来了。 他以“长途训练”为由,向地勤多要了百分之二十的航油,这是他飞越海峡的保障。 出发前,他一反常态地将作战靴擦得锃亮。 飞机升空后,他先是带着许秋麟做了几个特技飞行动作,就在后舱的学员闭眼体验时,他猛地一推操纵杆,飞机从三千米高空急速下降到五百米,紧贴着海面,全速飞向大陆。 飞机平稳飞行一段时间后,许秋麟惊觉不对。 那一刻,他猛地掀开暗舱罩,看到眼前的海域景象时,心中立刻闪过一个震惊的念头,他们正飞向大陆。 许秋麟急切地扯着机舱内的安全带,拼命想要控制局势,但却无能为力。 而黄植诚没有丝毫犹豫,他的目光冷静而坚定。 “你若不愿跟我去大陆,现在就跳伞吧。” 黄植诚并没有强迫许秋麟,他计算过,多带一个人,油料可能不够飞到福州。 最终,许秋麟选择了跳伞。 黄植诚目送着战友消失在视野中,心中莫名地有些沉重,但没有回头,驾驶战机直冲向大陆的方向。 黄植诚的行动,在海峡两岸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台湾方面因此震动,军方高层进行了一次大整顿。 这起事件,让台湾当局感到颜面尽失。 而在大陆,他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 他带来的F-5F战机和熟悉台湾空防部署的情报,被军区司令称为一份“够分量的见面礼”。 大陆为此奖励了他六十五万元人民币,黄植诚拿到这笔巨款后,没有留给自己一分钱,而是全部捐出,建了三所航空学校。 他的专业能力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他被任命为空军航校的副校长,把他所有的飞行技术和经验都教给了新的飞行员。 1995年,他被授予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 退休后的黄植诚,把精力投入到促进两岸交流的活动中。 信息来源:2009.2.31946-1989:200余名国民党起义飞行员回归大陆
1981年,台湾飞行员黄植诚,驾驶最先进的飞机向大陆投诚,却被后座飞行员察觉,黄
文史小将
2025-08-15 16:40: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