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77年,八十岁的郭子仪躺在家里的病床上休息。他是大唐的顶梁柱,当过宰相,统兵百万,被封为汾阳王,一生救过国家好几次。平常那些大官来看病,他都挺客气,该喝茶喝茶,没啥好慌的。可这天,仆人急慌慌跑进来说:“大人,御史中丞卢杞到访!”一听这话,郭子仪唰地坐起来,脸都白了,立马对旁边几个妻妾喊:“快躲起来!” 这个时候,已经八十多岁的老将郭子仪正躺在床上,准备吃药。 突然,一个家仆来报“御史中丞卢杞到访”时,郭子仪竟脸色骤变。 随即,他紧张的急令妻妾:“速速回避!”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郭子仪,出身武举,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在安史之乱、吐蕃入侵、仆固怀恩叛乱等一次次惊天危机中力挽狂澜。 功勋卓著,位极人臣,受封汾阳郡王,被尊为“尚父”。 但随后,又被宦官如程元振、鱼朝恩百般构陷,皇帝召他回京,他即刻动身,让谗言不攻自破。 嚣张跋扈如河北藩镇田承嗣,见到郭子仪的使者也要西望跪拜,感叹“此膝不屈于人久矣!” 汴州叛将李灵曜劫掠四方,唯独不敢动郭子仪的物资,还要派兵护送出境。 这份威望与智慧,堪称传奇。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见惯大风大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国之柱石。 在晚年病榻上,听闻一个官职远低于他的卢杞来探视,竟如临大敌。 他强撑着坐起,第一反应不是整理衣冠,而是命令身边的妻妾全部退避到后堂,一个不留。 偌大的病榻前,只剩下他一人,等待着那位不速之客。 卢杞是谁? 论出身,他可谓根正苗红。 祖父卢怀慎是玄宗朝宰相,以清廉节俭闻名,父亲卢奕,安史之乱时坚守洛阳,城破被俘,面对叛贼安禄山,骂不绝口,宁死不屈。 他们家名垂青史的忠烈之士不少,按常理,这样的忠烈之门,养育的后代理应是正直君子。 可卢杞,偏偏是个异数。 踏入官场后,卢杞心思阴鸷,手段狠辣,睚眦必报,且极度记仇。 为了获取更高的权利,卢杞的矛头首先对准了朝中重臣。 宰相杨炎、张镒,御史大夫严郢等一批能臣干吏,先后被他构陷排挤,或贬或死。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对恩人颜真卿的所作所为。 颜真卿,这位以忠义书法名垂千古的太子太师,当年在平原郡任职时,曾亲眼目睹卢杞父亲卢奕的头颅被叛军传送至此。 颜真卿感佩卢奕的忠烈,竟亲自用舌头舔净脸上的血污,郑重安葬,对卢家可谓恩重如山。 然而,当卢杞得势后,仅仅因为颜真卿正直敢言,便处心积虑要将这位老人排挤出京。 颜真卿当面质问卢杞:“当年你父亲的首级传至平原,我以舌舐面血,方得安葬。今日你竟不能容我?” 卢杞闻言,假惺惺地惊起拜谢。 可转身之后,他对颜真卿的恨意并未消。 不久,他便利用昏庸的德宗皇帝,假借招抚之名,将颜真卿派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 这无异于将羊送入虎口。 颜真卿果然因不肯屈服而被李希烈杀害。 卢杞借刀杀人,手段之卑劣,令人发指。 此事震动朝野,也让明眼人彻底看清了卢杞豺狼般的本性。 郭子仪,早已洞悉卢杞的为人。 他深知此人相貌丑陋,内心却比相貌更加扭曲阴暗,心胸狭隘到极点,任何冒犯都被他无限放大。 因此,当卢杞踏入汾阳王府的那一刻,郭子仪最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身边那些不经世事的妻妾女眷。 她们若因卢杞丑陋的相貌,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笑意,哪怕任何一点风吹早动,都可能被卢杞捕捉。 以卢杞睚眦必报、心狠手辣的秉性,日后的郭家必定会遭受灭顶之灾! 所以,郭子仪毫不犹豫地清场。 他对卢杞礼数周全,言语温和,给足了这位御史中丞面子。 卢杞探视完毕,满意离去。 郭子仪这才长舒一口气,而一旁的心腹部下忍不住问道:“尚父,往日宰相、大将军前来探病,您都坦然自若,妻妾在侧也无妨。为何今日对一个小小的御史中丞卢杞,竟如此紧张?” 郭子仪道出缘由:“这卢杞,相貌丑陋还在其次,最可怕的是其心险恶,狭隘至极!此人一旦得志,必会怀恨在心,到时我郭氏满门,恐有灭族之祸啊!” 这番话,道尽了郭子仪一生宦海沉浮积累的生存智慧。 郭子仪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他去世后不久,卢杞果然凭借钻营和德宗的昏聩,登上了宰相之位。 他甚至为了更多的权利,陷害忠良,将朝堂搅得乌烟瘴气。 然而,对于位高权重、门生故旧遍布朝野的郭家,卢杞却始终未敢轻举妄动。 这其中的关键,正是郭子仪生前那一次看似“失态”的谨慎避让,以及多年来对卢杞表面上的礼敬有加,堵死了卢杞寻衅报复。 郭子仪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何为“大丈夫能屈能伸”。 宁犯君子怒,莫招小人怨。
公元777年,八十岁的郭子仪躺在家里的病床上休息。他是大唐的顶梁柱,当过宰相,统
永不言败傲苍穹
2025-08-14 15:46:16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