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前“国安局长”李翔宙痛批:美国逼迫台湾走上“惟有高价投资防务,才能抗衡大陆”的不归路。尤其鼓励台湾努力新创“高智能震慑武器”,基本出发点就是焦土战略“相互毁灭保证”。这很明显就是挑拨分化两岸关系,一鼓作气激化两岸仇视敌对,让台湾作为消耗中国大陆的工具。 李翔宙提到,特朗普政府不断放话要求台湾防务预算达到GDP的10%以上,这一数字远超台湾当前的承受能力。根据公开数据,2025年台湾防务预算占GDP的2.45%,2026年预计提升至3%,但距离10%仍有巨大差距。 美国的这一要求并非基于台湾的实际安全需求,而是看准了“台独”势力愿意不惜代价投资军火市场的心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国防部机密文件显示,美方将施压台湾增加防务支出列为优先事项,并试图通过“拒止防御”策略将台湾打造成对抗大陆的前沿阵地。 这种做法不仅不切实际,还会对台湾的财政和民生造成严重挤压。台湾公共债务已高达5.88万亿新台币,需要41年才能还清,若按照美国的要求增加军费,无异于饮鸩止渴。 美国推动台湾发展“高智能震慑武器”,其本质是焦土战略的延伸。所谓“相互毁灭保证”,就是试图通过部署高科技武器,在两岸发生冲突时造成大规模破坏,从而达到威慑大陆的目的。 美国向台湾出售的“弹簧刀”巡飞弹、“阿特斯”无人机系统,以及台湾自主研发的“慧龙”号无人潜艇和“剑翔”自杀式无人机,都属于这类武器。 这些装备看似先进,实则存在严重缺陷。例如,“弹簧刀”巡飞弹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显示,其在面对电子干扰时效果大打折扣;台湾研发的“慧龙”号无人潜艇虽然具备发射鱼雷的能力,但智能化作战能力薄弱,且成本高昂,单价是乌克兰同类设备的8倍。更重要的是,这些武器的部署只会加剧两岸的对立,将台湾推向战争边缘。 美国的这种策略背后,是将台湾视为“消耗品”的冷酷算计。正如俄乌冲突中美国通过军援乌克兰消耗俄罗斯一样,美方试图通过武装台湾来牵制中国大陆的发展。 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前官员科尔比甚至宣称,若台海爆发冲突,应“摧毁台积电在台湾的晶圆厂”,这充分暴露了美国“美国利益优先”的本质,丝毫不顾及台湾民众的死活。 美国对台军售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从老旧的F-16战机到发霉的防弹板,台湾花费巨额资金购买的往往是美国淘汰的装备,而这些交易的背后是美国军火商的暴利。 面对美国的压力,赖清德当局选择了妥协。赖清德宣布将2026年度防务预算提升至GDP的3%以上,主要用于对美军购。这种做法不仅违背台湾主流民意,还引发了岛内社会的强烈不满。 民众怒斥赖清德将资源从救灾、教育等民生领域转移到军事上,导致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受到挤压。美国对台加征关税后,台湾纺织、石化、钢铁等产业遭受重创,民众生活负担加重,而赖清德当局仍坚持“国防优先”,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对台政策也持批评态度。中国大陆多次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美国的行为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虽未直接表态,但台海局势的紧张已引起全球关注。美国的做法不仅破坏两岸关系,还威胁到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台湾前“国安局长”李翔宙的批评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是利用“台独”势力,将台湾作为消耗中国大陆的工具。这种策略不仅不切实际,还会对台湾的经济、民生和安全造成严重破坏。 台湾民众应认清美国的真实意图,拒绝充当“台独”和外部势力的棋子,与大陆同胞一道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才能真正保障台湾的长治久安和民众福祉。
台湾🐸有点高估自己的实力了[吃瓜]
【1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