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瓒被捕时求饶:“润之,你不要杀我!我有钱,我会叫我老婆拿钱、拿枪弹、拿红军所有需要的东西来换我的命!”然而,毛主席说了一句话,瞬间让张辉瓒无地自容。 张辉瓒的末路,其实早就注定,被红军抓到的时候,他躲在万功山一个浅浅的土坑里,裹着破棉衣,一动不动。 那些年他带兵围剿苏区,火烧村庄,屠杀百姓,走到哪儿哪儿血流成河,可这一回,轮到他怕得发抖。 红军战士挑开枯枝,看见他那副狼狈模样时,大概也没想到,这就是号称“王牌第十八师”的指挥官,被带到红军营地后,他一看见毛泽东,立刻改口称呼“润之”,把自己当成了老熟人。 说自己有钱,还能让老婆送枪、送药、送什么都行。只要能保命,什么都好商量。 毛泽东看着他,没发火,也没冷脸,只说了一句:“红军不杀俘虏,”张辉瓒原本紧张得手都在抖,听到这句话后顿时来了精神,真以为自己有救了。 但紧接着,毛主席话锋一转,说他当初围剿红军不是也喊着“不留活口”吗?你在南昌当司令那阵子,杀了多少人?你亲手签过多少份处决令?你让部队拉走那些“可疑分子”时,有没有问过他们愿不愿意认罪? 一句接一句,句句像刀子一样剖开他掩盖多年的伪装,张辉瓒张着嘴,半天没回一句,原本想靠情面换命,如今连个借口都找不到,那一刻,他彻底明白,自己这条命,怕是救不回来了。 尽管红军高层原本的态度是想放人,中央那边跟国民党谈好了条件,银元、药品、枪弹,甚至还要放出一百多个被关押的共产党人。 换个张辉瓒,划算,周恩来也批了,朱德和毛泽东都准备走程序,把人按协议交出去,可没人料到东固的情绪会爆炸成那样。 苏区群众没法理解什么政治交易,他们只记得张辉瓒来了之后,多少家破人亡,那些老百姓拎着锄头、火把、哭着控诉自己亲人的惨死,压根不给红军留缓冲余地。 大家一听张辉瓒在这儿,拖家带口地往东固赶,参加那场万人大会不是为了庆功,而是来讨债的。 会上那些控诉声震耳欲聋,有人说父亲被他部下活埋,有人说妹妹被士兵轮奸后丢进河里,还有的人直接把烧焦的木牌举起来,说那是家被烧时唯一剩下的东西。 张辉瓒被绑着站在台上,头低得快贴胸口了,可台下的人不答应。有人冲上去扇他耳光,有人朝他吐口水,红军战士都挡不住。 毛泽东本来想压住情绪,但有人喊出一句:“今天要是让他活着走,东固的死鬼就白死了!”群众一哄而上,把他从台上拖走,在田埂上动手。 那天没人下达处决命令,也没有正式宣布枪决,可大家都知道,他的死不是一纸命令,而是一条条命的血账在讨还。 张辉瓒会落到这个下场,绝不是因为战败这么简单,他在苏区百姓眼里,从来就不是个普通军人,早年在南昌当卫戍司令,他杀人不眨眼。 用的刑法,一个比一个吓人,电刑能一排排人一起弄死,水刑是把人倒挂进水桶里闷死,执行一次不到五分钟,后来干脆连尸体都不留,直接装进麻袋埋掉。 除了杀人,他还疯狂敛财,以发不起军饷为借口,成天去找南昌商会“借钱”,开口就是十万银元起步,商会不同意,他就把人扣在司令部里不让走。一边收钱,一边放纵手下抢劫。 市面上没人敢说个不字,整个南昌商业都被他搞得天怒人怨,说白了,他就是披着军装的地头蛇,哪里打仗不顺,就把矛头转向百姓捞补贴,可惜,他一直以为自己混得开,谁都奈何不了他。 其实,张辉瓒早年并非一无是处,还曾和毛泽东一起驱逐军阀张敬尧,算是有过并肩作战的历史,但从国共分裂那一刻起,他选了另一条路。 他选了蒋介石,选了用屠刀保地盘,到了红军崛起、苏区壮大的时候,他又被派来做“前线总指挥”,成了“围剿”第一人。 一路从理想青年走到刽子手,他不是误入歧途,而是一步步自我沉沦,走成了一个时代的敌人,民众不原谅他,历史也不替他说话。 张辉瓒被俘,是红军第一次大“围剿”的大胜利。战场在龙冈,他手下三个旅被红军包抄,全军覆没,指挥系统一塌糊涂,退路被切断,士兵四散奔逃。红军那一仗缴获了大量武器、子弹、电台,连军需官都成了“战利品”。 毛泽东高兴得写下《渔家傲》词,把“捉张辉瓒”当作诗句写进歌里,这在当时,是给红军打气,也是给苏区百姓信心。 可当热血散去,冷静下来再看,张辉瓒的死带来的后果远比想象中复杂,国民党方面原本愿意拿20万银元和大量武器赎人,还答应释放一百多名共产党人。 可张被处死后,所有谈判全盘作废。南昌监狱里的共产党人,被一麻袋一麻袋扔进赣江淹死,连名字都来不及登记。 不仅如此,张辉瓒事件还在红军内部引起分歧,毛泽东倾向“优待俘虏”,主张政策攻心,用张这种高级军官做筹码换回战略物资和人力。 但地方苏维埃压力太大,群众怒火难平,最终演变成民意处决,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清算”,而是革命阵营内在感性与理性、民众情绪与政治决策之间的一次拉锯。
张辉瓒被捕时求饶:“润之,你不要杀我!我有钱,我会叫我老婆拿钱、拿枪弹、拿红军所
墟史往事
2025-08-12 09:50:07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