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外国人怎么撤出台湾,各国想了2天2夜,也没找到好办法 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召集了约40名来自亚太地区的退役、现役官员或军人,以及一些安全问题专家,在新加坡一家酒店内举行了一次为期2天的兵棋推演活动。 此次兵棋推演的主要方向,是一旦台海局势有变,解放军对台湾岛展开海空封锁,拉开武力收台的序幕,东南亚各国应该如何及时撤出滞留在台湾岛上的本国公民等问题。 台湾的常驻外国人有百万规模,其中印尼、越南、菲律宾三国的劳工加起来就占了94%。 这些人不是在桃园工厂拧螺丝,就是在高雄工地搬砖,日常靠雇主联络。真出事时想把他们聚拢转移,语言沟通和人员组织都是大麻烦。 推演设定了解放军实施海空封锁的场景。技术小组急得冒汗——高雄港满打满算只能同时停靠4艘大型邮轮,桃园机场三个跑道每小时最多起降80架飞机。 按和平时期的运输能力,光撤走这些人就得连续干50天。 更糟的是封锁状态下,日常穿梭台海的300艘商船可能只剩20艘能通行,原本18小时的台湾到菲律宾航线,在炮火威胁下得绕道三天三夜。 真正让所有人沉默的是推演最后发现的死局:撤离通道能不能开,关键压根不在运力怎么凑,而在于中国大陆放不放手。 会议桌上有人提出让新加坡帮忙,利用他们在台湾南部的训练基地当临时中转站。话音没落就有消息传来:新加坡国防部立刻撇清关系,还考虑中止这个持续半个世纪的驻训计划。 想出手的也不止新加坡。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就高调宣布:保护30万在台劳工是我的责任! 可专家一查数据就摇头——菲海军舰船总吨位比不过中国一艘大型海警船,喊话更像是配合美军进驻吕宋岛的政治表演。印尼越南这些劳工输出大国反而异常安静。 推演最终指向一个冰冷现实:百万外侨的出路,实际掌握在中国大陆统一进程的选择里。 如果采取"锁而不打"策略,或许能开放基隆港特定码头放人;但若雷霆行动速战速决,撤离窗口可能根本没机会开启。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模拟数据更让人心颤——解放军火箭军几百枚导弹就能让台湾主要港口瘫痪七成以上,比用军舰封锁更干脆利落。 有人盯着越南代表算完34万劳工所需航班后,摔了笔走出会议室;日本团队推算完1.9万日侨从台北转移到花莲港的生还率,脸色越来越黑。 这场号称解决技术难题的推演,最终演变成对区域格局的清醒课:当地区主导力量完成实质统一时,小国的腾挪空间远比想象中狭窄。 菲律宾想借撤侨议题向中美两边要价,却忘了自家电子工厂全靠台积电芯片续命,超市里堆满销不出去的对华农产品; 新加坡为省军费在台设训练场,此刻反成烫手山芋。这些困境都在验证:真正的活路不在战术花招里。 两年前中国海军在苏丹撤侨时,曾主动把巴铁等国公民捎带上舰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只要坚守一个中国原则,人道主义通道本有协商余地。当推演结束那天,新加坡港仍泊满开往上海的货轮,马来西亚的橡胶正通过电商平台发往义乌工厂, 与其盘算如何在炮火中奔逃,不如共同守护眼下这片航路畅通的海域。 离开会议室时,有个提问被风扇声卷走:"谁来出钱?谁提供武装护航?" 历史早已给出答案:尊重主权完整才是真正的通行证。 参考资料:百万人撤离困局:台海推演暴露撤侨政治障碍——新华网
赖清德害怕的事情发生了,大陆将上马大工程,2300万台湾民众受益“台独”口号喊
【18评论】【6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