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王朝末日的气息弥漫,而本该是王朝支柱的官军,其纪律的败坏程度,却达到了

断代史鉴 2025-08-11 00:04:04

明朝末年,王朝末日的气息弥漫,而本该是王朝支柱的官军,其纪律的败坏程度,却达到了骇人听闻、匪夷所思的地步。军队出动,动辄以“打粮”为名,干的却是劫掠商人、搜刮农民积存稻谷的勾当,奸淫妇女更是常态。 史籍冰冷地记录着:“今官兵所至,动以打粮为名,劫商贾,搜居积,淫妇女,焚室庐。” 抢掠之后,一把火烧光百姓房屋是常事。结果就是,“小民畏兵,甚于畏贼”——明朝老百姓害怕自家官兵,竟然超过了害怕土匪流寇!这荒诞又残酷的现实,赤裸裸地宣告:明末,已是兵不如匪。 想想这场景,实在让人脊背发凉。国家养兵,本为御敌安民,可这些官军倒好,活生生把自己干成了老百姓头顶最大的噩梦。朝廷耗费无数钱粮,养兵千日,真到用兵之时,这些兵刃砍向的往往不是外敌流寇,反而是他们宣誓要保护的黎民百姓。这哪是保家卫国的军队?分明是披着朝廷号衣、拿着制式武器的合法土匪集团,其凶残暴虐,甚至让那些啸聚山林的绿林好汉都自叹不如!响马盗匪或许还讲点“江湖规矩”或“兔子不吃窝边草”,官兵?那真是走到哪抢到哪,烧到哪,祸害到哪,毫无顾忌,彻底没了底线。 这烂透了的根子在哪?首先是整个国家机器崩了。万历三大征耗干了国库,小冰河期的天灾人祸又连绵不断,朝廷穷得叮当响,军饷?成了画在纸上的大饼。 当兵的也是血肉之躯,要吃饭活命。饷银常年拖欠甚至颗粒无发,你让他们喝风打仗?上头一句轻飘飘的“打粮自筹”,到了下面军官士兵手里,就成了烧杀抢掠的“合法执照”。反正饿死是死,抢掠被军法处置也是死,那不如抢一把,还能快活几天。当兵吃粮天经地义?明末的兵痞,直接把“吃粮”扭曲成了“抢粮”,抢的还是自家父老乡亲的活命口粮!这种制度性的崩溃和腐败,就是滋生兵痞、纵容暴行的罪恶温床。 更可怕的是军官阶层的态度。当兵的肆意妄为,当官的管不管?很多时候,那些总兵、参将们,不仅不管,甚至就是纵兵劫掠的默许者乃至参与者!为啥?手下的兵抢饱了,才有力气去应付差事(虽然也未必真打),军官们自己呢?克扣军饷、虚报兵额捞的那点钱,哪有纵容甚至组织抢劫来得快、来得肥?士兵在前面抢,军官在后面分赃,一条丑陋肮脏的利益链就这么形成了。朝廷的军令?在真金白银和饥饿的肚皮面前,早被撕得粉碎。什么军纪国法,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样的军队,你还指望它有战斗力?指望它有保家卫国的信念?做梦吧! 朝廷真不知道这情况?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愁得头发都白了,他当然知道。可知道又能如何?朝廷穷得连老鼠都搬家了,根本拿不出饷银。这军纪败坏的源头,他堵不住!积弊已深,病入膏肓,派几个御史下去整顿?要么半路被那些无法无天的骄兵悍将给“收拾”了,要么早就被银子塞满了嘴。整个军事系统,从根子上烂透了,无药可救。 最终的恶果是什么?民心彻底丧尽!当老百姓豁然发现,本该保护自己的“官军”,比要他们命的“贼寇”还要凶残百倍时,他们对朱明王朝还能剩下什么忠诚和指望?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大军为什么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里面有多少是官军屠刀下侥幸逃生、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从贼”的苦命人? 官军每一次的抢掠、每一次的焚烧、每一次的暴行,都是在亲手给起义军输送兵员,都是在给大明王朝的棺材板,狠狠地钉上一颗又一颗钉子。军队本应是政权的基石,可明朝末年的军队,却成了亲手埋葬这个腐朽王朝的最大掘墓人之一。纪律败坏到“兵不如匪”的境地,这样的王朝若不灭亡,那真是天理难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2

评论列表

龍的心

龍的心

2
2025-08-11 06:04

说明明朝的政治制度出了严重的根本性的问题!

猜你喜欢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